帝辛新政.終商時期(1 / 2)

加入書籤

————《關於商朝各個時期取名、界定的變遷》節選————

從古至今,各路史學家對華夏存在時間最長的封建王朝——商朝的研究是非常多的。

為了便於研究商朝的發展過程及其特征,有些人就會將商朝分成數個階段。

不過,最早,即東周時期(這好像是廢話)對商朝的完整階段劃分則是出於政治考量——為商朝蓋上棺材板。與後來的分期方法一起討論,那是近似於雞同鴨講的。

東周分期法是以商王稱帝作為分界點,不全麵地將商朝歷史劃分出了三個大階段。

除了東周需要反商政治立足點以外。

當時的社會環境也很不穩定,沒多少人力修史,再加上與帝辛時期差了將近八百年,更不談時間距離更遙遠的商湯時期,史料繁多混亂,又沒有現代的考古技術,無法一一驗證,他們對於商朝歷年的詳細情況是模糊的。

最終促成了他們使用「商王稱帝」這種過於淺顯的事件。

以至於這種分期方式的基礎隻停留在商王這一層次,而不是商王朝。

如若不是商王稱帝與商朝的變革節點有些許重合的地方,或許就沒有人會去使用它。

它的舛誤在其時間分布的極度不均衡也有初步體現——三個階段跨越的時間分別為五百餘年、七百餘年和不到三十年。

這種分期方法有些道理,但不多,隻能說是個勉強能用的法子。

也有部分史學家采用了地理分期法——以國都分期,例如將盤庚遷殷後的商王朝稱為「殷商」,康乙建沬(即朝歌)的商王朝叫做「沬商」等。

這種分期法其實在商朝後期就已經被提出了,隻是當時商朝還沒滅亡,無法得出完整的分期年表結果,隻得言:「不得商朝全麵目,隻緣身在此朝中。」

然而這一方法仍存在些問題,如還是沒有分析商朝建立前的歷史,太過注重地理,反而忽視了社會人文等其他因素。

我們都知道——在盤庚遷殷前,商朝曾多次遷都,在每一個都城的停留時間很短,而文化與法製又沒有大規模的變動。

若是單拎出來,獨立地看待,竭盡心力地以這一小片段建立起新的考古研究項目小組,屬實是大可不必了,違背了分期的初衷。

故而那幾個階段在之後被統一研究,用「九世之亂」代指。

往後的時間裡,分期方式沒有巨大的進步發展,畢竟對於古代來說,還沒有考古學科,地理分期方法已經夠用了。

這段時間有一點需要注意的事情,沬商時期名稱的變遷:因為字形問題,「沬\/妹(mèi)商」就經常被寫錯「沫(mò)商」,在有一次天下大亂之後,無數古籍焚毀,後來的尋古之人將非當是——把「沫商」視為了這段時期的名字,到後來,知識散播給平民的時候,因為識字率低下,隻會聽不會認,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認為「mò」商就是字麵意思——處於末端的商朝,於是以訛傳訛,成了「末商」,其中固有人糾正,可效果甚微。

直到近現代考古學的出現,才將名字回歸到了最初的狀態。

隻不過,到了這時候,地理分期法不再適合時代了。

經一眾歷史學者,考古學者的群策群力,最終推出了根據社會製度、覆蓋地域和考古學麵貌等等因素的商朝分期法:

將商朝建立之前的時期叫做「先商時期」。

盤庚遷殷之前為「早商時期」。

(有人將九世之亂中的商朝階段叫為「中商時期」)

帝辛上位前為「晚商時期」。

而之後的階段,名為——

終商。

————————

帝辛長巨姣美,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倒曳九牛,撫梁易柱,輕而易舉;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登基之前,在祭奠其父的過程中,就將其父號曰「文武帝乙」,直接視為天帝。

登基之後,更是宣布自己就是天帝,在自己還在的時候就讓人以「帝辛」稱之,不僅如此,還認為「子」字不夠彰顯自己及其家族的尊貴,令後代從此以「帝」為姓氏,廢除了所有對先人的祭祀(包括女媧),讓世人從此以後隻要祭祀活著的商王(某帝辛:咱就是說,你直接拜我就行),廟號與日名至此停用(或者說已融合到了商王族的姓名之中)。

把天下人驚掉了下巴,賢人商容更是說:「此為無法無天之舉。」

帝辛我行我素,繼續改革——

他任人不唯親緣,而以賢能,意圖廢掉世官世祿製,打破宗親舊貴對官職的壟斷,讓天下黎民都有上升渠道,為快腐朽到運轉不能的大商打上一針強心劑,實現蛻皮,迎來新生。

他也知道事情有輕重緩急,商朝存在才能繼續改革直至成功。世卿世祿製已是商朝之骨,一下子全部拆掉,不僅無法消滅世官世祿製,更是平白無故讓商人受到苦難。

他針對不同的體係領域給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方案。

他深知「槍杆子裡出政權」這個道理,軍隊必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同時也是要最先要完成改革的地方。

在軍隊裡大肆提拔以飛廉,惡來,費仲為代表的,沒有顯赫勢力作靠山但有能力的人,在軍隊中打破了世官製度。

內政上,以能力為主,血緣為輔進行綜合篩查,將一大批沒有能力還是遠房親戚的人剔除了行政隊伍裡,從內服的民間補充上了新鮮血液,其中就有販賣魚鹽的商人膠鬲。

而三代以內的近親,他在之中選出了三個有能力的人親近恩賜,分別是與巫鹹國聯姻之子子啟,商少師子乾,箕子子胥餘,後世稱這三位為「終商三仁」。

帝辛授予子啟子爵,封於西冀州微邑(今山西潞城東北),子乾封於西冀州比邑(今山西省汾陽市),將抵禦西北威脅的任務交給他們,以表器重。

此次分封後,子啟世人號曰「微子」,而子乾以比為氏,從此被稱為比乾。

他任用箕子為太保,微子為太傅,同時讓比乾繼續擔任少師,進行禮法改革。

還善待、拉攏外姓諸侯,以鎮守有功為名,賞賜九侯、周伯、鄂侯三人為公爵。

九公感恩戴德,將自己的好女兒獻給了帝辛。九侯女純潔賢惠,帝辛大喜,大賞九侯。

鄂公倒是沒有個漂亮的女兒,隻能自己為帝辛鞍前馬後,常常為帝辛與大臣爭辯得很激烈,不過也會努力規諫帝辛不好的地方,帝辛雖然嘴硬,但也能聽從一些建議。

至於,雍州牧周公姬昌接受了賞賜後,還是那樣——「為大商世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她積極聯係各方勢力,出台的政策幾乎都與帝辛反著來,例如現在她正在善待被帝辛排擠出來的商族人,網羅人口,以及敬從天命,祭祀上天。

不過,對待賢者還是要好好地以禮相待。

話說比乾。

得到分賞後,他更加有了底氣,整天對著群臣趾高氣揚,隻要帝辛對哪位不滿意了,他化身瘋狗,沖上去「撕咬」。

當然,在帝辛麵前還是條乖巧的忠犬。

新禮法的折磨程度也變本加厲。

(此時,周公昌正在奉行德治。)

禮法之嚴,讓黎民百姓都受到了波及,到了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的地步。

第一次!所有民眾與官吏、諸侯站在了一起,聯合彈劾其酷吏行徑。

雖然對待比乾是統一戰線,但是各自的目的還是不一樣的。

大半民眾和以商容為首的溫和派大臣是想要暫緩如此激進的改革,而其餘的(像是被貶的遠親,利益受損的保守派大臣)更想直接改弦更張,中止變法。

「麵對如此洶湧的民意,終於能讓商王退步了吧?」反對派如是想著。

可帝辛何其自負?在「敵人反對了,說明我們做對了;朋友反對了,隻是他們被敵人誤導了」的思想指導下,非但沒有處罰,反而將比乾升為太師。

這下可把他們鼻子給氣歪了,大罵:「此君暴虐,此臣為奸,君臣為狼狽也。」

眼看著要爆發起義,釀成流血沖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吻紅唇,攬細腰,真情侶就是甜 回憶是一朵凋零的花 雲邊有家咖啡廳 誰說女主有人愛 待到笙歌鼎沸時 因人而異的係統 全世界對不起你 懂愛 雪天一色 隨身帶個狩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