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一章 架構(1 / 2)

加入書籤

眾官員穩定了情緒,回到了正題之中。此刻,所有人才意識到這場大變革已經勢在必行。因為林相已經動了屠刀,適才幾十名官員的死雖然是死有餘辜罪本該死,但顯然,林相在這種場合殺了他們,顯然有殺雞儆猴之意。那幾十名官員跳出來攻訐指謫,才惹來當場被誅殺的厄運。事情一旦牽扯到人命,動了刀子,那便需要慎重對待了。那便不是兒戲了。

「諸位大人,本相繼續向諸位解釋何為『虛君共治』。虛君之意我想不用再贅述,總之,虛君非廢君,天下依舊是郭氏天下,皇上依舊是皇上。隻不過為了更好的治理國家,避免因為一人的失誤而斷送整個國家的前程,所以才需要皇上將理政之權交予賢明之臣共治。皇帝隻有一個,而天下賢能之人卻多不勝數。國家政務交由一個未知賢愚的皇上還是交給一群賢能之人靠譜呢?我想答案不言而喻吧。」

林覺的話語將眾官員的思緒從紛亂之中拽回到眼前要商議的正題之中。林覺的話越來越不加掩飾,直言不諱的說出了皇帝之位未知賢愚這樣的話來。這樣的話若是在以前可是大逆不道之言。但不得不說,這是大實話。

歷朝歷代,寶座上的皇帝確實賢愚參半不可控製。就像是賭博一樣,當老皇帝將皇位傳給新皇帝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這個新皇帝是否有治國之能。一切似乎隻能靠運氣。運氣好,遇到一個治世明君,則國家強大,人間太平。運氣不好遇到一個昏君,則天下大亂,甚至丟了江山。一個掌握國家最高權力者的無能,給國家帶來的危害之大,難以想象和形容。他朝的例子不用舉,隻說大周,郭旭篡位之後自不量力的進行北征的決定便是個例子,或者可以說,郭旭的一番胡亂作為加速了大周的衰敗和崩潰,這個責任他是甩不掉的。

從這個邏輯上來說,顯然林覺提出的皇帝放權力給賢能之臣共治國事的想法會好的多,因為會避免因為個人獨斷而造成的決策的失誤,畢竟是一群賢能之人在一起做決定,失誤的幾率要小很多。當然,這裡邊會有很多的問題,很多的疑惑存在,眾官員需要得到進一步的解釋。

「所謂共治,我適才已經說了,是以賢能之臣共治共管天下。這賢能之臣不僅包括官員,還應包括其他人。官員之中,不僅包括文臣,還要包括武將。這裡我必須要著重的說幾句,我大周開國以來重文輕武之氣甚重。當然我大周以文臣治天下也有他的道理。那是要限製武將的領軍之權,避免發生擁兵自重兵變作亂之事。這一點其實無需諱言,所有人心裡都明白這一點。這種想法固然情有可原,甚至也是有些道理的,然而,此舉之利弊也顯而易見。」

「我並非否定文臣有領軍之能,古往今來儒將領軍者也自不少,但在領軍打仗這件事上,文臣總體而言終究不及武將。且不說與敵死戰,沖鋒陷陣之時,武將可和兵士們一起沖殺,同生共死,培養將士之間的默契和情感,生出共仇敵愾之心激勵士氣。便是在日常言語的溝通交流,對兵士的理解和照顧上也無法做到武將那般自然合適。我的意思並非是說文官不能領軍,我是說無論文臣武將,但有領軍之能便該人盡其用,而不應因為文臣武將的身份便給予區別對待。我大周曾經擁兵兩百萬,那是多麼龐大的數字。這麼多兵馬,按理說當國境無憂,天下太平,無人敢覬覦我大周江山了吧?但結果如何?區區數十萬女真人便差點滅了我大周,這便是明證。這說明我大周兵馬的戰鬥力極低,便是我大周更戍法導致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弊端所致。作戰之時沒有任何的謀略章法,沒有戰鬥力,那更是領軍者之責。慘痛的教訓已經說明了一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在霸總身邊盡情撒潑 農家小團寵的躺贏人生 丫兒 踹了前夫的我和大佬領證了 知足長歡樂 薄少你夫人又破產了 愛是唯一的答案 天校第一勇士盟 長安浮沉錄 偏執老公致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