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五章 渡難關(1 / 2)

加入書籤

朝廷格局的巨大變化帶來了人心的慌亂。人們的反應不一。

有的人認為以林覺為首的朝廷官員背叛了皇上,毀了大周,是大逆不道的篡逆之舉。他們當中有的人當街哭天搶地,如喪考妣一般。這當中有些居心叵測的人開始蠱惑人心,希望能攪亂局麵,火中取粟。但他們自己是不會出麵的,於是便蠱惑一些涉世未深的書生學子們上前。特別是一群太學的士子們,受人鼓動之後再一次走上街頭,請願抗議,義憤填膺,口沫橫飛的表達他們的憤怒。和之前郭旭奪位之後的情形一樣,這些學子們讀了些書,總以為自己是大周的未來,總以為朝堂上都是一群笨蛋,像是火藥桶一點就著,表現的極為激進。

有的人則很期待,他們雖不知這種變化會帶來什麼,但是他們知道,相較於之前的大周的情形而言,這或許是個嶄新的開始。以前的大周令人失望,現在的情形就算會變壞,卻又能壞到哪裡去?難道還能壞到和不久前一樣差點亡國的境地不成?

更多的人則是保持著一種沉默的觀望狀態,他們無力去改變什麼,也不知道這一切會帶來什麼。他們唯一希望的便是這剛剛平穩的天下局麵不要再亂下去。他們無心無關心天下大勢,社稷國祚,他們隻希望能過安生的日子。他們隻希望上位者的這番作為不要傷了他們,不要讓他們衣食無著,背井離鄉,賣兒賣女。其他的他們一概都不在乎。誰當皇上,朝廷裡誰掌權,什麼內閣什麼議政會,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對於這種局麵,林覺心中早有預料。這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必然要經歷的陣痛。說實話,就算有人起兵以此理由造反作亂,林覺也並不會覺得奇怪。因為自己做的這件事從實質上剝奪了皇權,這對於延續了數千年來的皇權統治的中原大地而言,這不啻於是一次逆天之行。這顛覆了幾千年來的傳統,讓習慣於被帝王集權統治的百姓們會生出不知所措之感,會讓他們的心裡空落落的。這也是自己為什麼要保留郭昆的地位,讓他作為一個最高統治者的符號放在那裡的原因。因為林覺知道,這幾千年來的皇權統治早已成為人們內心中理所當然的東西,若是全部割除,便是天下大亂。林覺實際上內心裡知道,他所做的這一切不能算是變革,可能隻算是一種改良。一種基於目前的生產力的局限和民智的局限下的改良。

對於天下的反對和抱怨乃至那些街頭遊行抗議的聲音,林覺告訴所有人不必以強力手段去鎮壓。這種時候當以安撫為主。但也要確立一道底線,倘若有人借反對變革之名去暗地裡做些不可告人的勾當,又或者在街頭衍生出暴力和治安事件來,那是絕對要處置的。處置這些人不以反對變革之罪,而以實際危害的罪名為宜。新頒布的律法正好可以拿這些人先開刀。

林覺知道,一切都必須要時間來消化,出現各種反對之聲實屬正常。除了那些借此故意生事,別有用心之人外,其他人其實隻是出於一種對未知的擔心和恐懼。而一旦變革帶來了積極的一麵,對他們有利的一麵,或者哪怕是對他們不好不壞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他們最終都會慢慢的消除疑慮回歸正常。一切不取決於如何鎮壓如何向他們解釋,而取決於變革本身的執行。必須要嚴密的注意有那些漏洞,有哪些不合理之處,有哪些可以被人鑽空子禍害體製殃及百姓之處。這一切做好了,局勢便會慢慢的平息下來。

一直到新年之前,整個大周的人心和朝局都顯得不太安穩。各項新法在實行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但這一切都被密切關注的林覺迅速解決。陳之亮等人也表現出少有的合作精神,或許他們知道林覺的決心,又或許他們已經完全認可了這場變革,又或許他們忌憚林覺手中掌握的兵馬的權力。又或者上上下下都意識到大周需要團結一致,大周再經不起折騰的事實。總之,新架構行律法從一開始的運轉滯澀慢慢向好。變化是積極而明顯的。

建興二年的新年終於姍姍而來,過去的一年經歷的巨大劫難讓所有人都更加珍惜這安寧。浩劫之後的大周像一個傷痕累累的巨獸,正緩慢的恢復著元氣。雖然傷痕累累,血跡斑斑,但是卻已經開始止血,開始痊愈。

林覺要求建興二年的新年必須要完成兩個個目標。其一便是北方三路安置百姓的賑濟必須到位,為了明年的重建打下基礎。林覺要求要做到『路無餓殍凍斃之民。』。這個口號其實要求並不高,但是做起來卻很難。因為北方三路已經在戰火中被毀,去年一年生產停滯,歸鄉百姓都成赤貧之民,完全靠賑濟為生。朝廷必須賑濟他們,為了明年他們能重建家園,重新耕種恢復家園,朝廷必須幫他們。回鄉百姓需要賑濟的近百萬之巨,這是個極為沉重的包袱。但這個包袱必須背上。

原本可以用對口支援之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幾年朝廷已經將南方富庶之地搜刮的差不多了。南方州府自己維持都已經勉強,再要搜刮他們已經不可能了。沒有錢糧,如何賑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在霸總身邊盡情撒潑 農家小團寵的躺贏人生 丫兒 踹了前夫的我和大佬領證了 知足長歡樂 薄少你夫人又破產了 愛是唯一的答案 天校第一勇士盟 長安浮沉錄 偏執老公致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