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中國落後的原因和教訓(1 / 2)

加入書籤

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及應吸取的教訓

中國的近代史是指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歷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是一部落後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國圖強的奮鬥史,發人深省。在這段時間裡,雖然有眾多仁人誌士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名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但卻無力挽住近代中國落後的狂瀾,有人將原因歸結為清朝政府,有人將原因歸結為傳統文化,有人將原因歸結為政治製度,有人將原因歸結為中國人種。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後,舉起科學與民主的大旗,打倒孔子及傳統文化,將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全部歸罪於孔子及傳統文化,直到今天,人們對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眾說紛紜,爭論不休。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昔日風光無限的中國會慘遭落後的呢?

落後的原因

在我看來,可以歸結為一下幾個原因:

1政治體製上的中央集權與政治腐敗

2經濟形態上的自然經濟與抑商政策

3思想文化上的保守封閉與專製政策

4對外關係上的華夷觀念與鎖國政策。

1,政治體製上的中央集權與政治腐敗

中國封建政治製度是以高度中央集權的君主專製製度為基本統治形式。這種統治形式,曾經推進了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的統一,為中國古代文明輝煌奠定了政治基礎。形式。這種統治形式,曾經推進了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民族的統一,為中國古代文明輝煌奠定了政治基礎。

但是,這種專製統治是建立在「君權神授」和人民無緣參與政治的基礎上。其結果是官僚特權、人治與腐敗,人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被扼殺。在當時,清朝的專製統治已經成為中國社會進步的主要障礙。

由於傳統政治體製框架內缺乏創新機製,因此無法應對新時代來臨的挑戰而最終走向衰落與滅亡。

2經濟形態上的自然經濟與抑商政策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製經濟占主導的地位,以個體家庭為單位並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為基本特征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基本生產結構,這種小農經濟比中世紀西歐莊園經濟具有更多的活力,為中國的古代文明走在世界前列奠定了物質基礎。

但是,自然經濟本身所具有的封閉性、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壓迫剝削和統治者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則抑製了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的正常生長,阻礙了經濟形態向現代經濟形態的轉變。

3思想文化上的保守封閉與專製政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獨樹一幟。它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的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具有十分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的價值。

但作為小農經濟的產物,傳統思想文化中固有的封閉性和保守性,尤其是清朝時期統治階級推行的文化專製主義政策,則嚴重地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了中國社會的現代轉型。

4對外關係上的華夷觀念與鎖國政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從來都是獨行 理想人格 拳拳竭力 腹黑弟弟拐走學霸姐姐 偷偷說愛 與仙爭道 公府惡女 總被主角說喜歡 我真的不想再做噩夢了 我家的祖魔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