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東山寺(1 / 2)

加入書籤

在竹海縣城的最東邊,靠北的群山之中,有一片台地,四麵青竹掩映。台地的西北麵,高聳入雲的楠竹山中有一口清泉噴湧而出,流經台地的中央,東山寺便位於台地靠近楠竹山主峰的地方。

東山寺,因位於竹海縣域以東而得名。這好像有點牽強,如果位於地域以東的寺院都叫東山寺,那天下不知道有多少東山寺。

東山寺麵積不大,除主殿外,就剩東院和西院的廂房,還有就是殿前的空地和殿後的數畝田園菜地。東山寺的住持是清平散人。這名號聽起來有點古怪;清平乃是道家的稱謂,散人卻是佛門俗家弟子的稱號,何以混為一談?原來清平散人早年習道家法典,入道家修行;後癡迷佛家法理,改而研習佛法,卻又不願舍棄道家經典,所以自取名清平散人,佛道從研。

不過,俗語說:一身不能從二師,一心不能入二教。如是,佛家的人不接納他,道家的人也不認他,他一度成了孤家寡人,浪跡江湖。後來,他結識了很多江湖豪傑,但都各自為陣。他思慮再三,便帶著幾名追隨他的弟子,隱居到竹海的楠竹山下。多年之後,他募得一筆財寶,便建造了東山寺,與弟子們削發為僧,專心參悟天地人情,研讀佛道二法。

他們以佛道二祖為尊,不接納香客參拜。他們在後院開擴耕地,自給自足。他們把剩餘的糧食和自編的竹製品定期挑到附近的鄉鎮販賣,換得衣物和日常用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日子過得也還實在。

清平散人清心寡欲,不與世爭,每天以木魚和晨鍾暮鼓打發時光。但附近十裡八鄉的賢士名人聞得清平散人之名,都隔三差五的前來拜謁。清平散人也以禮相待,來者不拒,並與眾人一起探討法理,研習棋藝。清平散人的淵博學識,以及他的隨和,贏得了眾人的尊敬。

鬥轉星移,數十年的光陰一晃而過,清平散人也垂垂老矣。其間有很多人想要進入東山寺,隨清平散人學藝,都被他婉拒,他隻挑了十餘名資質非凡的人收為弟子,授以奇藝,共同護衛著這亂世中他們賴以安生的東山寺。

時間到了這年的六月十四,黃昏時分,兩名弟子正從前院走過,忽聽寺門外馬蹄聲近,至寺門前停住。兩名弟子好奇,從寺門的縫隙中朝外看去,見是一匹雪白的大馬帶著一位趴在馬背上的白衣少年。那匹白馬正對著寺門,炯炯有神的眼眸看向寺內,前蹄點地,輕聲泣啼,似在乞求寺內的人:開開門吧,救救我的主人。

師父說:萬物皆有情,何況人呢!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不可遲疑,延誤時機。於是一弟子迅速打開寺門,一弟子轉身跑向殿內,邊跑邊喊:「師父,師父!」

白龍馬見寺門大開,毫不客氣,抬蹄就入了寺,在前院的中央站住。開門的弟子隨即關上了門。

晚膳還沒到,清平散人正在殿內打坐,聞聽殿外喊聲,即起身出來,詢問:「竹覺,什麼事?」

竹覺朝外一指,說:「師父,你看。」

清平散人一看,即和竹覺來到院中。清平散人說:「竹遠,你和竹覺把這位公子扶下馬來。」

竹遠便和竹覺兩人來扶昏睡的白衣少年,清平散人關心的說:「小心一點。」

白衣少年被扶下馬來,靠在院中的石墩前;竹覺仔細一看,驚說:「師父,這不是咱們前天在周家村外遇見的少年嗎?」

清平散人趕忙過來,看得一眼,即蹲下來抓過少年的手腕,一探脈息,臉色大變,急忙說:「竹覺竹遠,快,把這位公子扶到東廂禪房去!」

「是!」竹覺和竹遠便小心的扶起瑤峰,把他背到東廂禪房,輕輕的放在禪床上。

清平散人坐在床沿,認真的給瑤峰把脈,臉上的神情越來越凝重。前天還活蹦亂跳的韓執教高徒,今天為何傷得如此之重?還有,相伴他左右的那位女子,自己認為是南山孤鷹傳人的梁姑娘,現在又在何處?

清平散人輕輕的放下瑤峰的手腕,為他掩好被單,回頭說:「竹遠,快去,把為師房中的續命丹拿過來!」

竹遠吃得一驚,說:「師父,續命丹隻剩下一顆,您怎麼……」

清平散人把眼一瞪,說:「別疲話。聽為師的話,快去!」

竹遠不敢再說,趕忙跑到師父的禪房中,取來了續命丹。

清平散人把瑤峰扶起來坐好,把續命丹塞在他的口中,然後手抵他後心,以真氣助他的口中涶液含化丹藥,經胃腸道吸收,藥力通達全身。也是瑤峰命大,身負異賦,經此一劫,全身經脈都嚴重受損,仍堅持到現在。可喜的是清平散人自幼習得曠世醫術,更有續命丹奇藥,幫瑤峰接骨續經,平復氣血,數個時辰後,瑤峰蒼白的臉上略顯紅暈,微弱的氣息也平復了幾分,生命應是無礙了。

清平散人鬆了口氣,站起身來。這時已是半夜時分,窗外月光清冷,從傍晚到現在,清平散人滴水未進,且嚴重消耗內力,真氣流失,衰老的身子抵受不住,一陣急促的咳嗽聲後,趔趔趄趄,幾近趺倒。

竹覺和竹遠一直服侍在旁,趕忙扶住師父,急說:「師父,您不要緊吧?」

清平散人擺擺手,平靜的說:「不要緊,為師休息一會就好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詭異陽差 關於我死後那些幺蛾子事 耍棍 網遊之弒神 不負佛子,唯負卿 天道:六千萬年的戀愛史 上仙有劫 來人開棺,世子妃要帶朕回宮 重生後,暴虐王爺不經撩 薔薇盛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