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決定前途——唐代士人被命運暗中標好了價格(1 / 2)

加入書籤

這篇談談河北,也談談高適,角度比較宏觀。

寫這本書的時候,在不斷深入發掘歷史真相的過程中,我越來越對安史之亂前,這段恢弘而壯闊歷史感覺敬畏。

沒錯,就是敬畏。

因為無知的人總認為自己什麼都懂,所知道的就是真實,但實際上,白字黑字寫在《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上的故事,也很可能是宋朝士大夫們編出來的。

所以我想通過梳理歷史脈絡的方式,來談談我自己的理解。

史書的隻字片語會造假,但歷史脈絡和數不清的對應文物,民風民俗則不會。

這篇要說的是:

高適這個人,就是當時河北士子的一個縮影。他的命運,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說,跟大唐的命運也是緊密相連的。

誰都知道,河北在開元天寶年間,甚至是在唐代前期,是處於被歧視狀態的。

這種歧視,是全麵,持久,呈製度性的。

從太宗的貞觀年間就開始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關隴貴族,是大唐執政階層的基本盤。雖然太宗身邊山東豪強不少,但最後的結果,是他們通過聯姻的方式被「吸收」到關隴貴族當中。

比如說顏真卿的祖先。

雖然顏真卿顏杲卿兄弟在河北抗擊安史叛軍很賣力,但是我不得不在這裡再次提醒一句:他們家五代以上的祖先,就已經是地地道道的長安官僚階層了。

拋開個人情懷不談,他們在河北擔任刺史不抗擊安史叛軍,難道還能跟對方同流合汙不成?

就算自己想,家族出身也不允許啊!

這個事情,撂在高適身上也是一樣。

開元二十三年以前,高適的生活可謂坎坷,官路不通,隻能去幽燕混資歷。像他這樣的河北士子,其實還有很多,他們當中很多人都變成了給安史叛軍出謀劃策的人物,乃至後麵河朔三鎮的節度府中亦是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畢竟,不是每個文人都是詩人,都有詩才。但每個文人都要謀生都要吃飯。李唐朝廷沒有他們的位置,他們便隻能跟著安祿山這幫人混下去。

當時的士人,已經分出了「清流官」與「濁流官」。河北的士子,入濁流官還是可以的,而且也不必通過科舉。但入清流官,是想也別想了。

所謂清流官,就是權力大,事情少,動嘴皮子離皇帝近。這些官職被宋朝士大夫修史書時記錄得清清楚楚。

反倒是那些數量龐大的濁流官名稱,已經絕大部分遺失,而且並未記載在典籍中,隻有依靠後世近現代考古,才逐漸發掘出了一部分。

這些人常常做著非常具體又技術性的工作,依附於刺史或者節度使。一旦刺史調任,那麼這些人就會馬上失業。他們是官有品級,卻又被清流官員所鄙夷和排斥。

高適前期就是在這樣的官職中輪轉,不知道擔任過多少任官職,反正長安的那些貴人們也不怎麼在意。

高適有詩才,開元二十三年開始考科舉,不過顯而易見的,他不可能考上。這個就跟本書主角方重勇,將來躺著考科舉都能考上的原因完全一樣。

那時候,一個人的出身,就已然決定了他的前途。徒勞的努力,或許老天能看到,但不一定能改變命運。

出身決定命運,手腕影響格局,就這麼現實啊。

我特別鄙視那種唐代歷史小說,主角沒有出身就能靠自己的能力往上爬。這個時代的嚴苛與刻薄,遠遠超過了後人們的想象。

說得更殘酷一點,貴人家中的奴仆,就算他推石磨已經推到石磨冒煙,磨出來的麵粉堆積如山。即便這樣的努力,能改變他作為奴仆的命運麼?大概是不能的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開掛替身 你錦姐我會的不多 路過的少年 萊頓女王 靈源世界lll神界奇遇 涼薄帝王廢妃難求 替身99次,禁欲傅總對我上癮 絕命皇太子 神使亞歷克斯 雙穿靈異,修魔的我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