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人小事大麻煩多(1 / 2)

加入書籤

盛唐挽歌國雖大,好戰必亡第70章人小事大麻煩多北朝詩人溫子升在《涼州樂歌》中寫道:「遠遊武威郡,遙望姑臧城,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

唐代,武威郡就是涼州,而姑臧城就是涼州城,又叫武威城。

這裡是西北響當當的國際大都會!

如果說長安城四四方方,坊市獨立如同棋局;那麼涼州城,就好像一隻張開翅膀的鳳凰一般!此時的涼州城南北長、東西短,南城有東、西苑城,形似有頭尾兩翅的鳥城。

涼州城不是一座城,而是七座!

對此岑參賦詩曰:「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城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這個年代的涼州城長11裡,寬3裡,有1個中心城和6個圍繞其間的副城,人口總計數十萬!乃是除了長安以外的西北第一雄城!

這種格局不是一兩年形成的,它的時間跨度,甚至要以百年來計算。

涼州城成為都城之後,先後有5個以「涼」為名的地方政權統轄涼州,政治發展的升級促使城池得到了進一步的營造,比州城多了很多功能空間,足以體現作為皇城的本質內涵。

也就是說,現在涼州城的格局,是沒有都城名號的都城!

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低調奢華有內涵。

自大唐開國以來,到涼州公乾,一直都是中樞官員的美差。這裡山高皇帝遠掣肘少不說,還有堅固的涼州城為屏障,雄健的赤水軍為掩護,來自西域的商品量大管飽,更有胡姬胡樂葡萄酒一類令人欲罷不能的西域「特產」。

但此時此刻,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卻是在節度府的書房裡眉頭不展。

為一些亂七八糟的雜事煩擾。

作為一個老官僚,他心裡很清楚,其實朝廷的政務,有時候並不是很麻煩,因為大家都習慣了。

比如說應對吐蕃。

沒錯,吐蕃是不好對付,可問題是,這麼多年都過來了,大唐邊鎮,已經形成了河西與隴右兩個節度府對吐蕃的機動防禦區,並配置了將近十五萬驍勇善戰的常備軍!

這還不算動用朝廷的「秋防令」,可以再從河西本地粟特雜胡聚居區裡麵征發幾萬人。

如果還不夠,那也可以從朔方借調精兵。

這便是大唐「秋防令」的威力,吐蕃來四十萬人,唐軍就可以加碼到四十萬,一直加到吐蕃加不動為止。

所以這類看似龐然大物一般的麻煩事,其實隻要按照朝廷規則小心翼翼的應對就可以,不是多大的事情。

然而,作為地方官員,最害怕的事情,便是長安中樞「空降」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物過來。

這些人能力小、脾氣大、背景深、屁事多。走到哪裡就把哪裡弄得雞飛狗跳。

偏偏人微言輕的地方官吏還不能把他們怎麼樣!

現在,朝廷的詔書就擺在崔希逸麵前,弄得他哭笑不得。一個八九歲孩子,補了個州府參軍的職務,來這裡「公乾」,聖人都親自開口說要對其「好好照拂」,簡直豈有此理!

州府參軍這個職務很特別,因為這裡的州府,可不是一般州郡的府城,而是特指那些超過普通府城規模的「巨城」!隻有這種規模的建製,才配得上州府參軍這個閒散官職。

比如說揚州府,益州府,洛陽府……當然也包括涼州府。

這個官職雖然實際上啥用也不頂,但在「理論上」,它又是什麼事都能插一腳的。

包括彈劾節度使!

更讓崔希逸覺得為難的是,此人的父親乃是近年來聲名鵲起的幽州節度使方有德,其未來嶽父王忠嗣,乃是新任的赤水軍使!

為了保護好這個女婿,王忠嗣居然假公濟私的派了一隊五十人的赤水軍精兵,由他的一個同鄉帶領,脫下軍裝換上常服,不參與軍務,就是陪著這位衙內玩!

目的隻是為了保護好他!

崔希逸像是打哈欠時嘴巴裡飛進去一隻蒼蠅,感覺惡心到不行,卻又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毛孩子來頭太大了!

在大唐官場,做什麼事情,是要講關係的!沒有關係網,你就行使不出對應的權力,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

不止於此,就連他推薦去中樞,與他私交甚好的牛仙客,都寫信回來說,那位「方郎君」來了河西後,一定要好好照料著,不能疏忽讓對方生病受傷了。

一大堆人都這樣,他這個河西節度使還能怎麼辦?

可是,現在崔希逸就是想照顧一下那位「方郎君」,都找不到對方的人了!

自從出關中後,各地的驛站,就沒有那一位的通關記錄了。

也就是說,要麼這位方郎君在路上出事了,根本沒有途經更西邊的驛站,要麼……就是他混進別的官員的隨從隊伍裡麵,根本不需要把通關文書拿出來!

從目前的情況看,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在大唐,奴仆等同於貨物,隻要不是那種「相貌雄奇」的奴仆,驛站的驛卒根本不會過問,多個隨從少個隨從都無所謂的事情,隻要不超過官員對應的品級就行。

「來人啊!」

崔希逸對著門外喊了一聲。

「節帥請吩咐。」

一個文吏走了進來,叉手行了一禮。

「去河西各鄉各裡,張貼文榜,看誰見過那位方郎君了。」

崔希逸痛苦的揉捏著自己的太陽穴說道。

「節帥,貼文榜沒問題,但找到的希望卻很渺茫啊。我們不知道那一位長什麼樣,就隻知道一共四人,兩個成人兩個孩童,這如何好找?」

「沒辦法難道不會想辦法?」

崔希逸不耐煩的罵了一句。

平日裡他性格溫和,但最近一件件的煩心事,搞得他實在是煩躁得想打人。

先是他與吐蕃將乞力徐約定好了兩國在河西邊界互不設防,對方也答應了下來。結果自己的副將前去朝廷述職的時候,反倒是建議唐庭背信棄義玩偷襲!

好死不死的是,李隆基居然同意了此舉。無奈之下,他隻得命赤水軍南下偷襲吐蕃人,打得乞力徐孤身逃走。但吐蕃不是突厥,他們回血的速度遠超突厥這樣的遊牧民族。還不到半年,吐蕃就回過勁來,開始頻頻通過祁連山孔道偷襲河西走廊!

搞得崔希逸疲於奔命的應付。

現在還多了個「方衙內」要伺候,崔希逸隻求這位千萬別鬧事,也千萬別出事,不然的話,後麵的事情很難圓場了。

……

會州是涼州東麵最後一站,唐庭為了以防萬一,比如說河西局勢崩壞不可救藥,在會州以西不遠的黃河設立了烏蘭渡口。

黃河西岸靠近涼州一邊,建起了烏蘭關,而黃河東岸一邊則建立了會寧關。兩關相望,扼守兩岸,中間是蜿蜒而壯闊的黃河。

此時此刻,方重勇一行人,跟在「獨孤判官」獨孤峻的隊伍裡麵,一路混出了烏蘭關。接下來一直到涼州城之間,已經不再有任何一間驛站可以提供住宿了,可以說這是一段最辛苦的旅程。

當然了,朝廷官府的驛站雖然沒有,但民間的「鋪」還是有很多的,隻是需要自費,而且服務也沒那麼周到罷了。

這些鋪子出名的大如普通驛站,甚至還有超過的。但小的也就一間院落,僅僅可以提供飲水和簡單的吃食。

當初,方重勇請獨孤峻和高適過來喝酒結交,本就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沒想到大唐風氣開放,對於這樣的邀約,誰都不會拒絕,更別提方重勇的後台如此雄厚了。

獨孤峻話不多,從頭到尾都沒有說幾句,倒是高適聽聞方重勇一行人要去河西後,很熱情的為他們介紹涼州的風土人情。

大概是他說話太好聽,方重勇一拍腦門,當即給高適寫了一封推薦信,然後說:「幽州方節帥求賢若渴,別人的話他或許不聽,我這個家中獨子的話多少還是有點分量的。你可以拿著這封信去幽州節度府裡麵混個一官半職什麼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開掛替身 你錦姐我會的不多 路過的少年 萊頓女王 靈源世界lll神界奇遇 涼薄帝王廢妃難求 替身99次,禁欲傅總對我上癮 絕命皇太子 神使亞歷克斯 雙穿靈異,修魔的我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