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小人物有大文章(1 / 2)

加入書籤

盛唐挽歌國雖大,好戰必亡第81章小人物有大文章王忠嗣還不知道方重勇因為騎馬而進了涼州城的醫館診治。馬上他會作為先鋒,率領赤水軍對涼州以南的吐蕃軍進行戰略反擊!

而且就連郭子儀和那五十個調撥給方重勇的赤水軍士卒,也回歸原赤水軍序列,準備在對吐蕃軍的反擊之中建功立業。

然後,就在王忠嗣準備領兵前往大鬥拔穀之際,他在赤水軍的駐地赤烏鎮,收到了方重勇派人從白亭海那邊送來的一封信。

看到信以後,王忠嗣發現事關重大,他不敢大意,連忙來涼州麵見河西節度使崔希逸。稟明情況後將方重勇的信件轉交。

崔希逸看完信,又急招大鬥軍軍使康太和,河西節度副使蕭炅等人前來河西節度府商議對吐蕃反擊事宜。

方重勇雖然打仗是個門外漢,但他這次提出了一個很多人都早就察覺到,卻一直不明所以的問題,並提出了解決辦法。

他那封信,不僅是王忠嗣不敢怠慢,就連崔希逸等人都麵色凝重,甚至是一直在拆台,和崔希逸不對付的蕭炅,都閉上了他那張烏鴉嘴。

「都說說看吧。」

河西節度府的大堂內,崔希逸揚了揚方重勇寫來的那封信,交給大堂內眾人傳閱。

在信中,方重勇提出了一個理論,言之鑿鑿確實像那麼回事。其實坊間也早有傳言,隻是沒像他說得那麼具體而已。

方重勇在信中說:世間皆有氣,無氣則人不能活。氣分陰陽,人得陽氣而生,體內循環不息。

這一點,在場的節度使也好,領兵大將也好,全都能理解到底是什麼意思。

把人口鼻捏住不呼吸,可不就頃刻間就要死麼?人得陽氣而生,這點常識再普遍不過了,誰不服當場就能做示範。

信中又說:

無論中國與番邦,所在地形皆分高低,陰陽之氣,亦是因此有密集與稀薄之分。低矮之處陽氣多,人畜得活,繁衍不息;高聳之地陽氣少,人畜生存皆難,苟且度日。

吐蕃居於屋脊之地,高聳入雲。唐軍從低處入高處,陽氣由濃變稀,將士皆窒息,立足尚且為難,怎可與強敵力戰?

而吐蕃由屋脊之地入河西,自高向低,陽氣由稀轉濃,其士卒仿若醉酒。故吐蕃軍士卒入河西多蠻戰不聽調度,常有敗績。

故我大唐反擊吐蕃,不宜多用兵,兵多則士卒良莠不齊,拖累整體。

宜選二十歲以下精壯獨成一軍,兵貴精不貴多,再輔以吐蕃軍中常用之藥,可將陽氣稀薄的影響降到最低。

總之呢,信中方重勇啥廢話也沒說,全篇就是圍繞「高原陽氣稀薄」這件事展開的,以說明主動出擊的凶險之處。

這種隻提建議不瞎指揮的人,一向都是招人喜歡的。眾人對方重勇的行為沒有惡感,現在的問題隻在於:是按方重勇的建議調整部署,還是按原計劃行動。

提建議的人無所謂,反正也不是他領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是在這裡的河西節度使也好,赤水軍軍使也好,又怎能將這些事情當做不存在?

一個不小心,那是要死人的啊!

「三軍整頓齊備,正要出征。現在說要重選精銳……這合適麼?」

大鬥軍軍使康太和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唐軍的編製很復雜,每次出征,並不是直接把軍隊拉出去打仗就完事了。這裡頭有個「編組」的問題,隻有經過編組的軍隊,才能從駐地出征。

唐軍明顯有「行軍編組」與「戰鬥編組」的區別。

也就是說,出征的時候是一些人在一起行軍,但真正打仗的時候,很可能會跟同一軍但不同序列的士卒一起戰鬥。

除此以外,在駐地的時候,日常訓練與屯守,又是其他的編製。通常一個將領都有幾塊牌子,輪到什麼場合就擔任什麼職務。

唐代前期,行軍大總管、行軍總管、子總管等等這一套班子,都是日常訓練屯守與行軍的編製,而不是作戰編製。

他們跟府兵的調度與解散密切相關。隨著府兵製的逐漸解體,這些名稱也逐漸被淡忘於典籍。

反倒是「節度使」「兵馬使」「十將」這一類的戰鬥編製,因為節度使製度的設立,而逐漸成為了日常編製。

現在大鬥軍也好,赤水軍也罷,全都完成了「戰鬥編組」。哪些人出征,哪些人留守,軍隊作戰序列如何,也已經確定下來。要是再重新編組,那要鬧到什麼時候?

大鬥軍滿員七千五百人,赤水軍滿員三萬三千人,每次編組都不是一件小事,不是如白亭軍一千多人隨便編一下就能拉出去作戰的!

不過是個九歲孩童寫了份東西出來,就要讓大軍重新折騰一下,是不是太過分了點?

康太和昭武九姓出身,其家族在河西很有分量,在長安中樞那邊也有關係,他的話,不能當做沒聽見。

崔希逸微微皺眉,康太和隻管一軍,他想得沒有那麼深入,怕麻煩是人之常情。

崔希逸自己全盤考慮,則不希望莽撞行事。一旦此戰戰敗,他的河西節度使也就當到頭了。

唐軍和吐蕃不同,唐軍一旦出動,那是要拿下新地盤的!不會跟吐蕃軍一樣,去了就直接送人頭。

戰略目標不同,所考慮的事情也不一樣。崔希逸覺得,方重勇雖然年紀不大,但這份建言有理有據,絕不能等閒視之。

「王軍使以為如何?方參軍是你的女婿,舉賢不避親,此事你來評價一下,也是應有之意。」

崔希逸沉聲說道。

眾人的目光都看向王忠嗣。

「康軍使長期在京畿與扶風,對吐蕃的情況並不是很了解。」

王忠嗣慢悠悠的繼續說道:

「每次與吐蕃對陣,若是在我們自己的地盤,那還算好。可是一旦深入吐蕃境內,進入高原,士卒們普遍都感覺月匈口被壓著一塊大石頭,使不出全力來。

更有甚者,進入吐蕃地界後,軍中士卒眼花、抽搐、月匈痛者很是常見,越是年紀大的士卒,越是難以適應。這些事情,某都親眼所見,甚至見過有體弱之人死在眼前。

隻是從前不明所以而已,也有無知者妄言吐蕃人使妖術,擾亂軍心。如今見此書信,可謂是知己知彼。倘若不知道有這些緣由,莽撞行軍也就罷了。現在事實擺在眼前,若不能有所防範,那與坑殺士卒有何區別?」

王忠嗣一語點破康太和怕麻煩不顧士卒性命,弄得那位大鬥軍軍使的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自知理虧又不肯服軟,隻得冷哼一聲。低著頭不說話。

「這方重勇本身就有官職在身,州府參軍也好,白亭軍副軍使也好,參與軍機決策也是順理成章,何不將其叫到河西節度府來問個明白?」

一直沒說話的蕭炅,這回說了句人話。

方重勇這廝不是就在河西麼,拉過來問一下不就完事了麼?

「如此也好,本節帥正有此意。」

崔希逸微微點頭說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開掛替身 你錦姐我會的不多 路過的少年 萊頓女王 靈源世界lll神界奇遇 涼薄帝王廢妃難求 替身99次,禁欲傅總對我上癮 絕命皇太子 神使亞歷克斯 雙穿靈異,修魔的我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