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會考(1 / 2)

加入書籤

眉州有三大書院,分別是眉州書院、鬆林書院、中岩書院,這三座書院都是官辦書院,學子們須在書院裡讀滿兩年通過考核畢業,才有資格參加取解試。

三座書院中水平最高、入學最難的書院並不是在眉州的眉州書院,而是在眉州青神縣的中岩書院,蘇軾蘇轍就曾就讀於此書院,該書院院正王方就是蘇軾未來老丈人。

當初杜守義也想把杜若塞進中岩書院,可王方乃是蜀中大儒,壓根不賣杜守義麵子,在杜若連最低級的丁班都沒考上後,斷然拒絕了杜若的入學。

於是,杜若便進了眉州本地的眉州書院,眉州書院有專門的班級接納眉州城紈絝子弟,學費高的嚇人,有錢就能進。

學院拿著這些紈絝子的學費補貼貧困生,倒也頗受好評。

至於鬆林書院,雖然也入選官辦,但其實是程家的家族書院,隻招收程家子弟入學,不管遠近,隻要和程家沾親帶故都可入學,由於程家有錢,又舍得在教育上花錢,是以鬆林書院實力隻是稍遜中岩書院,比良莠不齊的眉州書院強太多。

三家學院雖然隻教學生兩年,但每年五月都會組織一次會考,相當於模擬取解試,已畢業、但從未參加過取解試的學生都可以參加會考。

會考隻會公布前五名名單,餘下不計排名,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熟悉科考流程。

雖說隻公布前五,但根據多年經驗,各個書院前五幾乎是必能中榜取解試,所以這次會考,外界很是看重,一個州的取解名額才幾十而已,拋去三個書院的十五名,也沒剩多少了。

五月初,杜若也硬著頭皮參加了會考。

關於科考教材,他已經記的七七八八了,策論和格律詩也花了時間研究,這次參加會考也是為了驗證自己這幾個月來的學習成果。

考試過程雖有些折磨人,但杜若答卷上還算順利,那些墨義經貼就是選段背誦默寫,對他來說易如反掌。

難得是格律詩和策論環節。

倒不是說杜若不會寫格律詩和策論,格律詩有嚴格章法,遣詞造句往裡麵套就行了,策論的話,杜若前世也背了不少名篇,《過秦論》至今還朗朗上口。

難的是破題。

格律詩和策論題目都是選自浩如煙海經史裡的某一句話,某個典故,首先你要知道這句話或典故出自哪裡,說的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然後再根據思想作詩,作策論。

這次會考策論題是「惟命不於常」,這句話其實出自《康誥》,但以杜若之記憶力,都沒想起《康誥》裡哪段有這句話,他本來沒怎麼重視這部書。

好在他把《禮記》背了下來,記得《禮記》中引用了這句話,便按照《禮記》裡的意思作了一篇策論,也不知道能不能過。

這還不算什麼,科考除了詩和策論,還有要寫一篇賦。

賦要華麗對仗,杜若鑽研字眼都耗費了不少時間,最後險些沒完成。

總之,這次會考過後,讓杜若認識到了自己水平還遠遠不足,科考不像自己想的那麼簡單,自己就算有天賦,也仍需努力才行。

好在距離正式取解試還有一年多,這一年多杜若還有時間。

但這次會考,杜若知道,自己是別想在眉州書院進前五了。

他隻慶幸書院不公布總排名,否則自己就要丟臉了。

………

三家書院同日發榜,不過發榜這日,也是杜守義即將離開眉州去成都府赴任的日子,州衙同僚已經為他設宴踐行,今日眉州故交好友又開一宴席,為他送行。

作為老友兼準親家的蘇老泉自然是出席的,蘇軾蘇轍也跟來了。

同樣,程之才三兄弟也跟著他回鄉省親的老爹江寧府尹程度出現在了席上。

杜若是不想見到程之才的,可程家與蘇家畢竟是兩重親戚,那程度又是自己老爹杜守義同榜進士,於情於理他都應該出現在此席。

宴席是分餐製,杜守義坐在主位,程度蘇老泉分列左右,剩下按照長幼順序排坐,杜若故意坐在了蘇軾蘇轍身邊,對麵是程之才三兄弟。

「哈哈哈!等若兒與小妹成了親,我們三家就都是親戚了!」

台上,杜守義開心的一批,與程度蘇老泉觥籌交錯,好不快活。

「子嗣都是才俊,未來可期矣!」

程度滿意的看了看台下的程之才三兄弟,以及蘇軾蘇轍和杜若,程之才雖然是個爛貨,但程度為人還是不錯的,不然也不會成為杜守義好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要做閣老 我在洪荒登錄洪荒 諸天最從心主播 從無限進化開始 全職修行 此人根基深厚 從我是特種兵開始成為戰神 我真不是逗比主播 穿書後我的主角要殺我 悠閒係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