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加入怯薛!平步青雲!(2 / 2)

加入書籤

「當時在元朝曾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凡入官者,首以宿衛近侍。」

「意思是,怯薛入仕由皇帝特旨委任,不受中書省管轄,不受法律與慣例約束。」

「而怯薛入仕後,起家一般都是七品以上。」

「若在怯薛軍中有官職,則多從五品起家,甚至有二三品起家者。」

「和絕大多數出身吏員、從九品甚至不入流做起的官員相比,固然有天壤之別。」

「哪怕是科舉,亦或是恩蔭出身者,也都難以與之比較。」

「在入仕後,怯薛軍出身的官員還不會受到官場遷轉法規的約束,升遷更是極快。」

「元代普通官員一般要六到九年才能升一品,但怯薛軍出身者一般一兩年就能遷轉一次,且經常能越級升遷。」

「並且皇帝還會經常以各種理由直接下旨,直接越級提拔怯薛軍出身者。」

「至於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三大怯薛長世家的子弟,更是少年拜相、平步青雲。」

「如木華黎的玄孫安童,在十八歲的時候就被忽必烈任命為中書右丞相。」

「安童之孫拜住,在二十三歲時候被任中書左丞相,二十五歲任中書右丞相。」

「博爾術之孫玉昔帖木兒,在三十三歲為禦史大夫,等等。」

「初仕品級即高,遷轉又如此迅速,自然造成怯薛出身的官員極易獲得高位。」

「三品以上者亦不稀奇。」

「總所周知,元朝的中央機構包括中書省,也就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也就是最高軍事機構,禦史台,也就是最高監察機構。」

「實際上,皆為怯薛軍集團掌控。」

「其中,中書省權位最重。」

「中書省長官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即為帝國官僚體係中的最高層中的宰相,副長官左右丞和參知政事則是副宰相,被稱作執政。」

「據李治安先生研究,有元一代,宰相和執政中七成以上為蒙古人、色目人,宰相中更達到九成以上。」

「而這些蒙古、色目高官大多出身怯薛集團。」

「曾任丞相的漢人僅有史天澤和賀唯一,後者也都是怯薛世家出身。」

「元代曾任右丞相者三十七人,曾任左丞相者四十人,合計六十餘人,其中有二十九人就出自怯薛。」

「考慮到大部分宰相根本沒有詳細的履歷記載,實際比例應該會高得更多。」

「元代樞密院實際長官為知樞密院事,其絕大部分出身蒙古、色目貴族,也多為怯薛出身。」

「其中曾做過怯薛長的就有玉昔帖木兒

、月赤察兒、木剌忽、阿魯圖、咬咬、塔拉海、孤頭、也先帖木兒、完者帖木兒、篤憐鐵木耳等。」

「僅有的一名漢人知院,便是賀唯一之子賀均。」

「而他也是怯薛出身,從曾祖開始就世代為宿衛。」

「元代主管禦史台的禦史大夫先後有七十多人,大多出身怯薛世家。」

「比如:首任禦史大夫塔察兒的父親在蒙哥時便是千夫長。」

「擔任過禦史大夫的玉昔帖木兒為博爾術後裔,其子脫脫哈亦是禦史大夫。」

「還有,雖然怯薛高層更喜歡出仕中央以平步青雲,但是地方高官中怯薛出身者亦為數不少。」

「地方機構中最重要的行中書省和行禦史台也是如此。」

「有元一代,有明確記載為怯薛出身的行省丞相、平章即多達三十六人,占總數的八分之一多,」

「實際比例應該高得更多。」

「因大部分行省長官沒有傳記資料或出身不詳。」

「其中,江南行台十八位身世清楚的禦史大夫中則有八人出身怯薛軍。」

「此外,宣徽院、秘書監、集賢院、翰林院、司農寺、大宗正府等中央機構亦有諸多怯薛任職。」

「各衛親軍、各行樞密院、各廉訪使、各路的總管與達魯花赤、宣慰使中出身怯薛者亦所在頗多。」

「元代怯薛集團中任官之重,尤以三大怯薛長世家為最。」

「這些家族的子弟凡世襲怯薛長者初任官職最低也是正三品。」

「一般一入朝廷就是一品、二品。」

「一般均能官至正一品,位極人臣。」

「比如:博爾忽家族的月赤察兒官至太師,塔拉海官至太保,孤頭官至太師,完者帖木兒官至太傅。」

「木華黎家族的安童官至右丞相,兀都帶官至領太常寺事,拜住官至左丞相。」

「博爾術家族的玉昔帖木兒官至太師,阿魯圖官至太傅。」

「木華黎家族三代五宰相,博爾術家族、博爾忽家族兄弟入相更是典型案例。」

「據蕭啟慶先生統計,三大家族子孫中的四分之三以上承襲世爵或官至三品以上,官至一品者亦高達百分之十五。」

「這種權勢一直延續到元末,在元順帝時期,博爾術後裔右丞相阿魯圖,就被禦史台彈劾,卻滿不在乎地表示:「我博爾術世裔,豈宰相為難得耶?」!」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高官不管品級高低或職務不同,入仕朝廷並未改變其怯薛身份。」

「這說明他們的怯薛身份,才是其真正身份和地位標誌,是其家族維係「大跟腳」「好跟腳」地位出身的政治基礎。」

「總結起來八個字,加入怯薛,平步青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神豪從看透刮刮樂開始 重返九零,找未來嶽父拿第一桶金 天下第一駙馬爺 穿越大秦,開局單挑文武百官 玄幻:從神墓中走出來的強者 攜萌寶炸翻京城,眾大佬爭當爹! 八卦天師:從離婚開始現世! 絕世狂梟(龍王令) 萬古第一邪神 羸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