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6 章 無責任番外十(2 / 2)

加入書籤

有的商人硬氣,原路返回,一部分賣給邊關百姓,一部分送給邊關守軍。

臨近除夕,劉徹收到邊軍奏報,西域小國刁難大漢商人。

張騫陪商人前往西域那次樓蘭等小國就曾試圖阻止過漢使,但那時他們隻是試試,霍去病正值壯年,他們擔心被霍去病滅國。

如今大漢不斷往北推進,沒少在西北修城,武威、張掖、酒泉等等,他們就認為收不收大漢商人的過路費,早晚也會被滅國。

劉徹多年以前曾跟兒子說過,他沒有想過成為功蓋祖輩的明君。劉徹最初確實希望四夷安定,互不侵擾。匈奴屢次用行動證明但凡他們還有口氣就會侵擾邊關,這才導致劉徹總想滅了匈奴統一草原。但他對周邊小國依然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比如東北的朝鮮,若非朝鮮越境殺害遼東太守,劉徹也不會陳兵關東,嚇得朝鮮臣民殺了王降於漢。

大漢如今宛如一條巨龍,以至於劉徹收到邊關奏報懷疑他年邁眼花。太子到宣室殿幫他處理奏章,劉徹讓他先看看邊關急奏。

太子揉揉眼睛:「樓蘭?」

劉徹見狀不禁笑了,原來不是他一人感到不可思議。太子忍

() 不住問:「誰給他們的底氣?」

「西域諸國沆瀣一氣?」劉徹問。

太子搖頭:「看時間是一兩個月前的事。前幾日兒臣接待烏孫使者的時候問公主近來如何,暨陽公主的兩位心腹的氣色極好,話裡話外表示,茲大漢國強民富,烏孫就沒人敢欺辱大漢公主。如此,烏孫真同樓蘭等小國有什麼,公主不可能全然不知。」

關外跟關中不同,關中女子最多出去踏春秋遊。關外女子可以日日出去賽馬,甚至可以宿在野外。暨陽公主聰慧,見到一個生麵孔她也會令心腹打聽。

烏孫是大漢盟國,無需送節禮。可烏孫送了,說明烏孫依然希望同大漢守望相助。

「據兒,烏孫使者還在京師?」

太子頷首:「住在驛館無需用自己的錢,他們打算住到春二月再走。」

劉徹愣了愣,轉向兒子不確定地問:「朕這是得了一門窮親戚?他們孝敬朕的那些財物夠他們自己吃的用的嗎?」

「驛館夥食都有定例,不可能一日三餐,頓頓雞魚肉蛋。住到春三月也用不了多少錢。」

劉徹好奇:「草原兒女不是吃肉就是喝奶,吃得慣嗎?」

「比起奶他們更喜歡奶茶。烏孫百姓不擅耕種,瓜果蔬菜極少,天冷無菜隻能喝茶補充身體需要的青菜瓜果。雖然長安奶貴,但茶湯便宜,一個銅板可以買一大碗油茶。再說肉,烤肉雖香,這麼冷的天哪有燉肉暖心。」

劉徹抬抬手表示不想聽,「他們留到春二月是不是另有目的?」

太子頷首:「同他們過來的還有一支烏孫商隊。拉的全是收拾好的皮毛以及牛肉。兒臣接見烏孫使者那日,商隊就把東西賣光了。他們打算換成茶葉以及生活用品。」

劉徹盯著兒子示意他繼續。太子坦白,他把昭平君三位好友介紹給烏孫使者,讓他們賺個差價。劉徹聞言不禁說:「應當交給典客。」

「父皇,看烏孫的意思希望年年過來。總不能每次都叫典客出麵。就算我們不賺錢烏孫也不信。烏孫使者同大漢商人熟了,說不定為了跟大漢商人往來替咱們收拾樓蘭。」

劉徹搖頭:「那麼點錢不值得烏孫國用兵。」忽然明白樓蘭為何敢找大漢商人要過路費,他們篤定大漢不會為了幾個商人出兵樓蘭。

太子也想到了:「父皇,此事交給兒臣?兒臣定讓您滿意。」

這麼多年下來太子想做的事還沒有不成的。劉徹相信兒子不會叫他失望。因為烏孫使者還在長安,西域小國又不安分,除夕過後,劉徹哪都沒去。

正月初四,昭平君、公孫敬聲等人帶著兒女來給太子請安。其實希望兒女在太子和史良娣麵前混了臉熟。以後他們不在了,或者不在長安,兒女受了委屈也知道找誰。

兒子們被小劉進領去看金猴和貓熊,女兒們跟夫人去後麵史良娣處。正殿隻剩公孫敬聲等人,昭平君有話直說,他的三位好友想來拜謝太子。

劉徹喜歡養「刀」,劉據也缺幾把趁手的「刀」。劉據沉

吟片刻告訴表兄,明後兩天他都有時間。

翌日,昭平君陪友人去太子宮謝恩。太子令三人二月初一去找典客,以後三人隻為屬國或盟國商人牽線。他會為三人配四人,再給他們三個名額,可以是他們子侄友人。但人必須帶過來叫他見見。

三人此番過來隻是希望朝中再有這種好事太子還能想到他們,不敢相信能入朝為官。雖然成為朝中一員就沒法再拿分成,可他們三人本就不缺錢。

三人激動傻了。

昭平君推一把離他最近的友人,三人回過神跪地謝恩。

太子:「無需多禮。另外四人是建章學堂學生。都知道他們乃將士遺孤?」

三人連連點頭。

太子半真半假:「父皇很看重他們。往後還得你們多多提點。」

三人異口同聲地表示應該的。

其實劉徹還不知道此事。太子之所以叫他們二月初一去找典客,正是打算找機會問問老父親。老父親同意了,他再令人通知典客。

太子盯著三人道:「孤不希望此事傳的滿城風雨。」

昭平君附和:「對!這事叫我們以前友人知道,我以後出門都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三人心說,何止他啊。若被父兄長輩知道太子給他們每人一個名額,他們也別想把名額給最喜歡的子侄或最看好的友人小輩。

其中一人試探道:「殿下,小人幫烏孫國打聽價格的時候碰到一位布商,他說樓蘭國不許他們到樓蘭買賣貨物。他希望我見著殿下的時候幫他問問究竟怎麼回事。」

昭平君:「還能怎麼回事。他們每次過去都賺的盆滿缽滿,不要說小國百姓,就是我見著也忍不住羨慕嫉妒。」

那人瞥一眼昭平君,你跟著摻和什麼啊。

「殿下,往西的路上不止有狼群,還有風沙,他們也是拿命賺錢。」

太子揉揉額角:「孤是太子。」頓了頓,「父皇是疼孤,可朝廷沒錢。去年北方數十萬將士修城花的錢足夠打樓蘭三個來回。令長城內外的貧民到草原上安家落戶也花了不少錢。」

此時昭平君知道:「對對。桑弘羊跟我不熟,年前見到他他都沒忍住跟我抱怨,國庫又要空了。」

三人相視一眼,其中李延年的妹夫試探地問:「那就任由西域小國欺辱我們?」

太子:「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就算父皇今年想打,拿什麼打?」頓了頓,「總要攢兩年錢。倘若今年秋黃河決堤,錢財都調去籌備糧草,拿什麼賑災?萬民重要還是一支商隊重要?」

三人無言以對。

太子令宮女倒茶,請他們用點心。

一杯茶吃完,太子放下茶杯,昭平君起身帶三人回去。

來時四人四輛車,走的時候三輛車坐隨從,四人擠一輛車。昭平君數落三人,「建城遷徙那麼大的事你們都沒聽說?」

跟昭平君關係最近的那位心虛不敢看他:「一時沒想那麼多。」

「你該慶幸他

是太子。要是陛下他非得問,你出錢籌集糧草。」昭平君瞪他,「收了人家多少錢?」

三人下意識搖頭。

其中最膽小的那位猶豫片刻,開口道:「他們說我們幫烏孫使者買的東西可以再便宜點。給烏孫的價不變,多的都給我們。」

「這還不是錢?」昭平君瞪一眼幾人。

李延年妹夫問:「此事就這樣算了?回頭找我們的那幾位商人問起來,我們實話實說?」

「為何不能實話實說?陛下建城的時候又不知道西域小國膽敢為難大漢商人。你認識的那幾位能像卜式那麼慷慨,願意獻出一半家產,開春便可出兵樓蘭。」

三人互相看了看,連連搖頭,他們認識的那些商人舍不得。

昭平君:「那就再等一年。」懂得多了,他也可以多說幾句,「此事雖然西域小國不占理,但沒死人對吧?西域小國也沒有侵擾邊關。將士們願意為了一支商隊戰死沙場?他們好戰,家人也不同意。公卿大夫也不支持。」

三人把昭平君的話告訴找他們的商人,那幾人其實也明白因此出兵有點師出無名。但有的商人認為匈奴人入關搶殺,陛下可以派大將軍大司馬,怎麼輪到他們就成了「師出無名」。

通情達理之人提醒他們,此事發生在西域,非大漢邊城。然而固執的人仍然認為商戶不如平民。

士農工商,在很多人眼中商人確實比不上平民高貴。

太子領著兒子到茶館休息的時候,有人同他巧遇,故意問他知不知道大漢商人被西域小國搶走一半財物。太子故意問他,在邊關搶的,還是在樓蘭搶的。如果是在樓蘭被搶,朝廷會令典客找樓蘭國要。至於能不能要回來,他也不清楚。

那人又問此事就這麼算了嗎。

太子直言,朝廷沒錢。你能籌集五萬大軍用的軍糧,我明日便可進宮上書陛下。

喝茶吃點心的人中雖然有很多商人,但多數人認為朝廷沒有必要為了一支商隊出兵西域。同太子巧遇的人試著說出,陛下不該建城。太子回他,地方讓給匈奴人,匈奴人把牛馬養的膘肥體壯繼續侵擾大漢邊關嗎。

很多人無法理解天子為何在長城以北見城,五原、朔方、酒泉、張掖,跟有癮似的。太子此言一出,小劉進恍然大悟,不禁說:「原來是為了占地方啊。」

「這是自然。」太子指著茶肆,「如果兩邊有空地,掌櫃的會不會擴建?」

掌櫃的其實也認出「王孫」就是太子,蓋因小劉進跟太子幼時一樣。當年他還是茶肆的小夥計,他知道「衛大公子」就是太子殿下。太子說話的時候他豎起耳朵聽。一聽同他搭話,他立即回:「能擴建就擴建,不能擴建就再建。現在用不著,不等於以後用不著。」

那人急的一腦門汗,想也沒想就說:「他們去年敢搶貨物,今年就敢殺人,明年就敢侵擾大漢邊關。」

太子頷首:「這點你不必擔憂。陛下說過,如今敢犯大漢者,再遠也會誅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隨機debuff的我陷入修羅場 我在垃圾桶撿反派 為了退休我披上美強慘馬甲 論魔法杖的自我素養 捏臉係統使我超神了 忍者咒高散步日常 治愈係橫濱 繁星永遠都在 他青衫年少 再見盛夏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