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煉獄 如果一切都沒有錯,現如今的幽熒……(2 / 2)

加入書籤

法則「借」走了池穹的力量,自然不希望池穹蘇醒,回收力量。

而幽熒一直在試圖喚醒池穹,這點又能證明,它與法則的立場截然不同。

雲曦光道:「我們得出,幽熒不希望重歸混沌並一直在努力喚醒燭照這一結論。」

白澤不解道:「既然兩位聖神的目的一致,那為何來自幽熒學院的蠹魚要毀滅人類的文明,縫葉蟻又為何要殺我?」

雲曦光道:「幽熒隻是不想重歸混沌,一旦回到混沌狀態,它就『死亡』了。它不想自己死,和人類、和靈獸是否活下去有什麼關係?它與法則立場不一致,未必代表它和我們立場一致。」

就像池穹也不在乎人類和靈獸生死一樣,幽熒也不在乎。

白澤的胡子抽動幾下,它最終還是認同地點點頭。

即便是它,也不在乎某種動物的滅亡,蚊子、蒼蠅、蟑螂這些蟲豸徹底從世界上消失,難道會和它白澤有什麼關係嗎?

同理,它白澤的生死,對幽熒也沒什麼影響。

雲曦光繼續道:「之前我從池穹這裡得到一個信息,就是靈獸死得越多,他的力量越強。想必對於幽熒而言也是如此吧,生靈死得越多,它的力量也越強。

「我不知道人類的存在與幽熒的力量是否有關係,但從它想要利用蠹魚毀掉人類文明這一點來看,應該是有關係的。

「白澤前輩,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幽熒無論如何都要殺掉你了。因為第一根鳳翎的出現,就是你做出的預測。我們一開始都以為你是受法則反噬,如今看來,不是法則反噬,而是幽熒的反噬。

「它察覺到你會影響到它的程序的運轉,反噬的力量未能殺死你後,它便派人來暗殺你了,也就是覺得你是個病毒,派人來殺毒。」

雲曦光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他繼續道:「我明白了,幽熒越是不想死,就越要摧毀這個世界上的生命,為了取回自己的力量對抗法則。

「所以在消滅世界上所有生靈這一點,它與法則是一樣的。

「總體算來,幽熒手中曾有五根鳳翎,其中兩根已經被我們奪回,另外三根還在幽熒學院內。

「我想,在法則眼中,太陽與太陰是一樣的,他們都是世界重啟的最關鍵要素,祂既然為了防止燭照搗亂,而讓池穹沉睡,那麼它也一定不希望幽熒出手影響自己。因此,按照法則的設計,九道鳳翎不該被幽熒拿到半數以上,更不該被幽熒用來進化靈獸。

「雲家那個反人類的陣法,倒更像是法則的手筆。

「我們可以推測出,鳳翎不是法則給幽熒的,而是幽熒主動尋找的。

「幽熒一邊試圖喚醒燭照,一邊主動尋找鳳翎,我想,它應該是想做兩手準備。

「第一手,喚醒燭照,如果燭照能夠醒來,收回本來的力量,那對幽熒而言,自然是件好事;第一手準備,若燭照無論如何都不會蘇醒,那就集齊九根鳳翎,偽造一個假燭照與法則抗衡。」

眾神獸被雲曦光大膽的猜測驚呆了。

尤其是池穹,當他聽到自己的力量既要被法則拿來滅世,又要被幽熒拿來做個假的他,他簡直氣壞了。

這群混蛋,用他的東西都不打招呼,沒有一個在意他的意見啊!

「為什麼會覺得太陰想要製造假的太陽?它不怕這種行為惹怒燭照聖神嗎?」白澤問道。

雲曦光道:「程序嘛,它做事不會考慮感情,隻會考慮結果。它需要燭照蘇醒,燭照要是不醒,那就弄個燭照的替代品,這是同一程序內的。而且一直以來,幽熒嘗試各種辦法讓靈獸進化,還是那種不受法則控製的新靈獸,就能看出,它是想製造出一個不受法則影響的強大靈獸,那不就是燭照的替代品?」

想想縫葉蟻這種新穎的存在,就很容易理解幽熒的意圖。

都是聰明神獸,雲曦光已經給足了邏輯,剩下的事情白澤就可以推測出來了。

白澤的預言看到的不是絕對的未來,而是不同前置條件下的不同未來。它之前算不出未來,是因為所有的前路都被幽熒的力量封鎖了。而雲曦光的推測給白澤打開了一條通道,它順著這條通道走下去,就能看到一種未來。

白澤用雲曦光給出的方向推測,默默測算了一會兒,神色復雜地睜開眼睛,滿臉悲憫地說道:「按照你的想法測算,我得出的未來並不樂觀。如果一切都沒有錯,現如今的幽熒靈契學院,已經是人間煉獄了。」

「為什麼?」雲曦光問道。

白澤道:「太陰聖神需要回收力量,它的領域內,除了可利用的人或靈獸外,其他生靈都隻是它回收力量的食糧。

「這些生靈死去後,陰性的力量屬於太陰聖神,陽性的力量,將會通過鳳翎,被那假的燭照聖神吸收。

「太陰聖神擁有五根鳳翎,一直以來它隻派出了兩根鳳翎,其餘三根始終隱藏在暗處,一定是在做什麼事情。

「在我看到的未來中,幽熒學院中沒有什麼活人了,隻有一個身軀龐大的新生靈獸,這靈獸體內有三根鳳翎,力量相當可怕。

「另外,這個未來繼續走下去,燭龍也會出現。

「燭龍的立場與法則一致,法則需要奪回那三根鳳翎。」

雲曦光聽著白澤描述的未來,隻覺得幽熒學院將是地獄難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穿成炮灰女配拐了皇帝去種田 白月光換下了女裝 他的反比例 被組團攻略的滅世boss 春風難度 攤牌了,白月光她就想左擁右抱 從皇馬開始當球王 重生師妹,囤貨擺平各路大佬 生於九零 大烙王朝中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