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送朱平安一個大戰如何(1 / 2)

加入書籤

「這一次,說起來也是朱平安走了運,跟梅村攪在一起了,梅村奏報的祭海大捷,還把他列為首功,若非梅村,非要把他這次祭海大捷壓下來,不報給朝廷,或者把他的功勞挪給其他人,就像當年俞大猷那樣。」

一個官員有些可惜的說道,提到了當年俞大猷的事情。

當年俞大猷平了安南範子儀作亂,嚴嵩就壓下了他的戰功沒上報,隻給了俞大猷50兩銀子獎勵。

「不知道梅村是怎麼搞的,我記得小閣老在他走馬上任祭海欽差的時候,不是交待過他,要他牢牢壓製朱平安這小子的騰飛之勢,最好按死他嗎?!他還口口聲聲說他去江南必不讓朱平安有翻身之地!怎麼,去了江南沒多久,就變卦了,還在祭海大捷上,把朱平安列為首功了呢?!」

有個官員對趙文華在祭海大捷上將朱平安列為首功,很是不滿,趁機上眼藥道。

嚴黨雖然一致對外,但是他們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也存在各種競爭。

機會就那麼多,蛋糕就那麼大,誰都想多攥幾個機會,多分點蛋糕。

「這個啊,趙文華他在上報祭海大捷前,給我和老頭子發了一封密信,交代了前因後果。別看他說什麼祭海大捷,他以身為餌,引誘倭寇入埋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實際上他事先並不知情,不知道倭寇會派精銳襲擊祭海,而是朱平安有所察覺,提前防備,在倭寇夜襲祭海,各軍一敗塗地,眼看趙文華自己也差點身陷倭寇之手時,是朱平安率領浙軍力挽狂瀾,祭海大捷的所有斬獲,幾乎是朱平安一軍所得。」

「由於祭海大典聲勢浩大,在場人數眾多,幾乎涉及江南官場半壁江山,還有聖上的內侍也在場,以及道門、百姓等等,實在是壓不住;另外,朱平安內人的大伯也在場,朱平安也有密折專奏之權,他趙文華也無法一手遮天,隱瞞不報。最後,也隻能動手腳,將事情說成他趙文華以身為餌,布下天羅地網,引誘倭寇入場,將這些倭寇作為祭海大典最大的祭祀品,由趙文華竊取了祭海大捷最大的功勞,至於朱平安,也隻好列為趙文華之下第一人。」

嚴世蕃道出了內情。

「啊?」

「這次還真是他朱平安走運了哈,在祭海大典上,涉及方方麵麵的人,確實不好隱瞞不報。」

「這次是例外,如果不是祭海大典這麼多人,實在是壓不住,不然即便他朱平安有密折專奏之權,咱們壓下他的功勞不報,也不是問題。」

在座眾人聽後,不由嘆了口氣。

「算他這次走運!下次,他可就沒這麼好運了!」在座的一位官員撂話道。

「下次?還想有下次?!嗬嗬,倭寇可不是好相與的,他朱平安以前立的功勞,都是小打小鬧,倭寇最多千把人,他朱平安有點小聰明,小打小鬧還能濟事,占點小便宜!現在江南倭患愈演愈烈,倭寇兵馬迅速壯大,據說那徐海、麻葉、陳東等在鬆江府拓林聚眾四五萬之眾了,更別說汪直麾下倭寇近十萬眾了。我看,往後倭患的規模會越來越大,動輒都得上萬,他朱平安小打小鬧能占便宜,動輒上萬的大仗,可不是小聰明能濟事的,再有下次,他朱平安能保住他的小命就不錯了。」

羅龍文聽後,嗬嗬了一聲,分析了一下江南倭患大趨勢,唱衰朱平安。

「不錯,他朱平安也就是有點小聰明而已。往後再有倭患,若是再跟朱平安有關,咱們聽到的估計就不是他朱平安的捷報,而是朱平安的噩耗了。」

立馬有人贊同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大佬把我當成弟弟養 星辰指揮官 玄塵道途 小嬌包被偏執大佬誘婚了 逆流青春1997 太子殿下又又又傲嬌了 科技戒指 重生神醫小媳婦 反穿後我和死對頭隱婚了 我真不是醫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