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明末通信(皇太極出場)(1 / 2)

加入書籤

「皇上,祖總兵給吳三桂的勸降書,已擬好,明日派人送往寧遠,皇上是否禦覽?」

「範愛卿讀來與朕聽吧。」

崇禎十五年,崇德七年,五月初二日。

旭日東升。

沈陽,崇政殿。

晨曦照亮了崇政殿前後紅色隔扇門,照亮了隔扇門外的簷廊台階,也照亮了殿頂上雕有行龍、寶珠、瑞草的琉璃瓦。

簷廊十二根紅色簷柱,柱頂上的龍頭前爪探出廊外,怒視前方,下一刻仿佛就要穿過簷廊飛出,扶搖直上一飛沖天。

這座建成於崇德元年的宮殿,在仿製明國故宮的同時,仍保留有鮮明的建州本部特色。

崇政殿內,一道裝飾精致的金漆九龍屏風後麵,博格達徹辰汗,大清國崇德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坐在象征最高權力的九龍寶座上。

昂邦章京圖爾格、固山額真英俄爾岱、內院大學士範文程、希福、剛林分立左右。

範文程從袖中取出一封信劄,抬頭看了眼崇德皇帝,當著幾位大臣的麵,將書信展開,朗聲讀道:

「寧錦間隔,不相通問者,數月矣。上月鬆山、錦州,相繼失陷,以為老身必死無疑。不期大清皇帝天縱仁聖,不但不加誅戮,反蒙加恩厚養。我祖氏一門,以及親戚屬員,皆受渥澤;而洪總督、朱糧廳輩亦叨遇優隆。自至沈陽以來,解衣推食,仆從田廬,無所不備,我已得其所矣。幸賢甥勿以為慮····」

範大學士抑揚頓挫朗讀著祖大壽寫給他外甥吳三桂的家書。

絢爛的朝陽穿過大殿外的紅隔扇門,落在範文程剛剃過的頭頂上。朝陽的頭頂熠熠生輝,背陰一麵,露出一道細細長長的金錢鼠尾辮。

皇太極略顯肥胖的身體微微前傾,一邊仔細聆聽,一邊輕輕摩挲著拇指上的玉扳指,據說那是已故宸妃海蘭珠生前送給崇德皇帝的禮物。

圖爾格和英俄爾岱眯著眼睛,不時回頭看一眼大殿外麵,顯然都對祖大壽的家書不感興趣。

「明國各鎮總兵來援遼東,未一月而四城失陷,全軍覆沒,人士如此,天意可知。賢甥乃當世豪傑,豈智不及此耶?再觀大清規模形勢,將來必成大事!際此延覽之會,正豪傑擇主之時,若率城來歸,定有分茅裂土之封,功名富貴不待言也····」

等範文程將整封信讀完,皇太極緩緩抬頭,目光從禦座前的燭台熏爐上轉回,沉著問道:

「這封信,是何人所寫?」

一眾大臣也不相信這是出自祖大壽那武夫之手,範文程恭敬回道:

「回皇上,此信當出祖總兵參謀劉弘遇之手,他是錦州一個生員。」

皇太極微微點頭:「這樣的漢人,做個參謀贊畫可惜了,你與剛林、希福三人去考他一番,若能得用,提拔去內宏文院做事。」

範文程聽罷,連忙拱手謝道:「吾皇不拘門第,選賢任能,天下歸心,雖文、景,不如也。」

圖爾格英俄爾岱斜斜瞟範文程一眼,沒有說話。

皇太極調整一下坐姿,掃視殿中幾人,意味深長道:「老汗在位時經常教諭諸貝勒:欲伐大木,豈能驟折?必以斧斤伐之,漸至微細,然後能折。」

「明國如合抱之木,我建州歷經數十年,不斷砍斫,至鬆山、錦州大勝,這顆大樹便隻剩寧遠一根細絲,且吳三桂這細絲,若即若離,隨時都可能斷掉。」

皇太極眯起眼睛,摩挲著玉扳指,眼眶有些微紅。

這是皇太極繼汗位的第十六年,也是老汗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的第二十四年。

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人數十年的浴血拚殺,截止崇德七年,皇太極已建立起一個疆域覆蓋長城以北、外興安嶺以南、西起貝加爾湖、東至庫頁島,堪比遼金的成熟政權。

對外方麵,西北邊的林丹汗魂斷青海大草灘,蒙古各部與滿清關係更為密切;曾經在明清之間反復橫跳的朝鮮,已徹底臣服大清,不僅簽下城下之盟,還送來了昭顯世子為人質。至於明國,如一隻隨時等待宰殺的羔羊,已被清軍破關劫掠了四次···

對內方麵,皇太極繼位以來,積極引入明國科舉,從漢人中選拔官員。

成立類似翰林院的「書房」,設立內院····

這些列拉攏漢人的政策,讓皇太極贏得了關外漢族文人的信任。

以寧完我、範文程為代表的漢人合作者,順著崇德皇帝的心意,提出限製旗主權力、集權於皇帝的策略。

如,仿漢製建立六部,置六部於八旗貝勒之上。

努爾哈赤臨死前囑實行的八王議政製度,在皇太極這一些列操作下,已被破壞的千瘡百孔。

「信既已寫好,便讓祖總兵盡快送給他外甥,這次若能兵不血刃收服寧遠,距離收取燕京,就不遠了。」

範文程收起書信,跪下叩頭道:「臣等再次懇請陛下,及早入關,定鼎天下!」

皇太極揮了揮手,笑道:「明國一息尚存,再等一等罷。」

他眯起小眼睛,嘴角露出一道不易覺察的微笑:「不是還在和明國議和嘛?豈能背信棄義耶?」

大殿之上一陣哄笑,皇太極也忍不住笑出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神韻島原創世界歌之二人生如歌 一起同過窗之張三 末日:物資收容,直播打造最強安全屋 我的係統通萬界 村色滿園 女俠饒命,我跟她是清白的 關於淤泥的新生日記 月明微棠 校花別哭了,我的深情你不配 嫁給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