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王徵贈稿(1 / 2)

加入書籤

王徵為官半生,周流四海,仕途幾經沉浮,最後因登州之變差點丟了性命。

後因友人奮力搭救僥幸未死,出獄歸鄉後便一直過著恬淡自若的生活。

崇禎七年,陝西大旱,赤地千裡。

王徵創辦「仁會」,以食飢、飲渴、衣裸、顧病、舍旅、贖虜、葬死七事為救濟要務,「全活千百人」。

為廣播天主福澤,王徵還在本鄉設立一所天主教堂「崇一堂」,作為祈福場所。

「祖父出身農家,悉力農畝,壽九十有七,一生清貧自守,行善積德,人稱「老善人」。」

「簡而文」宅院廂房。

一張略顯破舊的八仙桌四周,依次坐著王徵、孫世瑞、唐恩城、王徵之子王永春、張二虎,以及一位跟隨「斐理伯」做披薩回來的本地教友。

孫世瑞獻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一本卷了邊的《聖經》——向老爺子說明自己來意後,王徵並沒有立即表態,而是捋著大胡子,向孫千戶一行介紹起他們王家的家史。

「到了家父這輩,在魯橋私塾任教,家父勤學篤行,手不釋卷,於經史諸子無所不覽,每每讀到書中忠孝大節昭著動人者,便動手抄錄並反復記誦。家父生前教導我····」

王永春起身去給客人敬茶。

孫世瑞環顧四周,看著這間略顯寒酸的廂房,王家雖不說是家徒四壁,顯然也不是什麼富貴人家。

他不由想起前世看過的清代才子張潮《幽夢影》中的話:不治生產,其後必致累人;專務交遊,其後必致累己。

王老爺這輩子,把自己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傳播天主教和鑽研西學上,以至於忽略了讀書人所謂的「經世致用」。

可能是和上帝接觸的世界久了,他身上也不見那種「富貴不歸故裡,如衣錦夜行」。

孫世瑞沒空聽王徵鋪墊這麼久,忍不住打斷老爺子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神韻島原創世界歌之二人生如歌 一起同過窗之張三 末日:物資收容,直播打造最強安全屋 我的係統通萬界 村色滿園 女俠饒命,我跟她是清白的 關於淤泥的新生日記 月明微棠 校花別哭了,我的深情你不配 嫁給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