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永不加賦(1 / 2)

加入書籤

第468章永不加賦

從火器局回到皇城,大宋的內閣成員們正在等趙與芮。

趙與芮一眼就看到了三位內閣秘書中的一個新人,李逢龍。

李逢龍是趙與芮心腹李宗勉的長子。

李宗勉生了兩個兒子,李逢龍,李順龍。

但他生兒子晚,魏了翁兒子都做到一省製置使的高位了,他兒子才進內閣秘書郎。

李宗勉去年致仕,李逢龍是地方知縣,趙與芮等李宗勉退休後,立刻把他兒子調來做內閣秘書郎,也算對心腹的嘉獎。

李宗勉算是他從龍功臣,肯定要優先照顧,李逢龍在內閣當幾年秘書,就能下放當知府,然後製置使,再回內閣任尚書,這樣地方和京師都擔任過要職,也能培養人。

此時所有當年跟著趙與芮起家的都算發達了,牛寶當年跟趙與芮時,兒子才幾歲,現在二十歲不到,也當了地方官。

趙與芮想到這裡,趕緊迫不及待招呼大夥坐下。

「參見陛下」

眾人齊齊跪下施禮。

趙與芮這話一說完,簡直全場震動,魏了翁二話不說直接起身,再次跪下。

從元貞九年開始,朝廷叫『永不蔭補』加入大宋律法,設在律法首頁。

你們勛貴們不可能個個都有能力,有開國功臣的能力,但都占著重要的位置,大明能不亡嗎?

趙與芮就是要斷絕世襲,廢除蔭補。

有時魏了翁也會想,將來陛下要是,換了太子上位,還會不會像陛下這樣禮賢下士,善待大夥。

趙與芮登基之後,就開始消弱製舉和蔭補兩樣。

今天趙與芮的主題就是:「永不蔭補,和永不加賦」

趙與芮解釋,大宋以後歷代皇帝,首先不能再開蔭補之路,這是對官員的。

現場一片歌頌之聲。

像後世明朝的勛貴,從開國到亡國都是,嚴重影響一個朝代的正常發展。

「官員世襲,容易產生門閥和世家,還有百年勛貴」

趙與芮苦口婆心的和大臣們說著利弊。

趙與芮先讓他們再次起來,然後勸道,你們的兒子們基本也現在都在朝廷當官,將來的孫子能不能當官,朕覺的不重要,一代管一代,你們管到兒子們也就算了,你們孫子的事,讓你們的兒子去管。

主要魏了翁以前在的時候,南宋也好,北宋也好,皇城裡都沒有這樣和皇帝坐一起開會的。

趙與芮決定『永不蔭補』,以後斷了世襲關係戶這條。

有人就算心中想著,表麵也不敢露出來。

趙與芮十幾年前就反對這條,誰敢表露想世襲的心態。

至於蔭補,當時他也做了改變,為蔭補設了很多限製,主要的目的還是打擊政敵,提拔自己人。

他隻講了幾句,大夥就明白皇帝的意思。

現在十幾年過去了,自己人的兒子們都走上崗位,又還年輕,孫子大部份都沒出生。

如果朕以後哪個後代皇帝重開蔭補,和對百姓加賦,那就是昏君,天下百姓,和大宋軍將督撫們,可以共討之。

其次不能對加稅,這是對百姓的。

左邊要刻有『永不蔭補』,右邊刻有『永不加賦』。

上麵橫批是『官民』兩個字。

魏了翁還在想著心事,皇帝趙與芮已經說話了。

各地官府衙門以後左右都要有兩句話,當對聯。

這八個字不但要加入大宋律法,還得在天下衙門上刻著,時時提醒天下人。

製舉在唐朝開始,也是直接把人叫到皇城進行殿試,由皇帝親自考試,其實就等於皇帝看中某人了,想封官了,所以特意考察一下,合格就任命,不需要經過科舉。

世襲這個,有利有弊,放在其他朝代或其他皇帝時代,趙與芮現在提出來,恐怕滿朝反對。

科舉大夥知道是什麼意思,就是考試。

而在南宋朝時,這又叫特奏,即皇帝可以任意任命,考都不用考了。

可趙與芮登基這十幾年用的都是清正廉明的大臣居多,朝廷上下都是這類大臣,他們自認清正,就肯定得反對世襲。

蔭補的意思也很簡單,就等同於世襲,同樣不需要科舉。

想世襲占便宜的官員,幾乎都被趙與芮弄下台了。

這不是大夥在拍馬屁,卻是被趙與芮感動到了。

「都起來,平身平身,坐吧」

趙與芮樂嗬嗬請大夥坐下,接著示意大殿裡的宮女們上茶。

大夥和以往一樣,圍坐在大殿的長桌兩邊,新人還好點,那些快退休的,比如六十多歲的魏了翁,還是一副有點不習慣的樣子。

但製舉是皇帝大開後門,而他當時需要很大的權力來隨意封賞自己的心腹,所以消弱的不明顯,也沒寫進律法裡。

終兩宋時代,一般人想當官主要是三個途徑,即科舉、製舉、蔭補。

「陛下聖明,千古聖君——」

用以前的歷史告誡大臣們,像隋唐時代的門閥們,甚至擁有左右江山的能力。

呸,呸,我想什麼,陛下當然千秋萬載,長命百歲。

如果能力平平,就算世襲,也隻會連累朝廷和百姓生,如果能力出眾,不去蔭補,也照樣可以科舉當官。

「陛下聖明」

魏了翁又激動道。

趙與芮看他激動的表情,倒有慌,魏了翁六十多歲了,可別搞的血壓高。

魏了翁兩個兒子現在都是三四十歲,也是高官,幾個孫子最大的才十二三歲,離科舉還早。

不過他家錢都花不完,將來能不能考上科舉,魏了翁也無所謂。

這兩件事趙與芮也是深思熟慮後才決定的。

首先斷了官員世襲的路,減少大宋以後的門閥和勛貴世家。

你不靠蔭補的話,不可能代代都能當官,而且就算科舉考上官員,前途也有限。

其次他的皇帝特權,即製舉或特奏也要壓製。

要是皇帝昏庸,想封官就封官,隨便封,一天封幾十幾百個,這肯定也不行。

他上台之初已經限定了皇帝每年特奏的名額,當時他是有親信要用,所以沒辦法。

現在他登基十幾年,布局也完了,能特奏的基本也特奏完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乾晉 農門貴妻,拐個王爺來種田 我靠醫術在古代當後娘 媽咪,豪門爹地又來求婚了 失憶後我爆紅娛樂圈 極品天師 主神元圖 開局,我把仙人算死了 手機連未來,破產又何妨 季小媼方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