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打仗果然是最賺錢的(1 / 2)

加入書籤

第470章打仗果然是最賺錢的

秦卓上來就先放了個大炸彈,直觀的讓群臣們感受下大宋現在的麵積有多大。

說完麵積就說人口,元貞六年全國開始普查人口,為此也花了好多錢。

當時山西和河北也沒收回,到七年底才普查結束,前後花了兩年時間。

此時算上蒙古西部諸王的一些地盤,除了河北和山西,大宋全國人口已經有一億三千多萬。

嘉定期,南宋統計人口為總戶數為1267戶,人口八千多萬。

從嘉定中期到現在差不多過了近三十年。

人口已經達到一億三千多萬。

除了趙與芮先後收復了很多地方,得到金朝,西夏甚至蒙古等地人口外,又花各種心思鼓勵生育,還大興醫院保障生存率,加上境內沒發生什麼戰事,幾乎所有的戰爭都在國外打的,這才保證了大宋的人口節節上升。

在得到河北和山西後,估計又得加好幾百萬人,最多二十年,大宋的人口能破一億五千萬。

「這塊開支也在九百萬貫」

眾人恍然大悟。

接著秦卓說到其他開支,包括朝廷各地衙門的政務開支,和各種基建,包括海外建城建堡,每年的造船,治理河道,戰爭的傷員,死亡補恤、移民等,甚至很多軍事物資、建設的開事,都沒計入軍隊開支中。

這塊開支約一千多萬貫,平均到人頭,每個吏員每年約三十多貫,同樣是朝廷沉重的負擔之一。

魏了翁也苦笑道:「我大宋啥事不乾,一年就得支出八千多萬貫?」

大宋朝每天啥事不乾,趙與芮每天眼一睜就是大量的錢花出去了。

其中政務開支,朝廷都是固定設置的。

主要是大宋人口漲了,地盤大了,管理的人員多了,官員就自然的增長。

中小的縣,隻有幾千貫,甚至上千貫。

這塊加起來又有三千萬貫。

現在朝廷在一個吏役身上,平均每年是三十多貫。

大宋現在有一千多個縣,每個縣按人口數核定他們縣的自主開支。

最大的縣,一年也就一萬貫開支。

「差不多這個意思」

秦卓也苦笑:「但比起嘉定年以前,要好太多了」

但當年占領大員,海叄威,金國,西夏,都要安排新的官吏,你不給高價,誰願意過去,所以當年費用比現在高,都是支付的安家費,甚至要分田分屋等,都算在裡麵,折成錢了。

這次奪回河北和山西,又要增加好多吏員。

「到去年底為止,我大宋官員是一萬六千多人」

「到去年底為止,我大宋軍隊是一百多萬」

秦卓這次沒說實數多少,實際在一百二十八萬左右。

這三塊重頭開支,目前超過八千萬貫,其中軍費開支最大,超過六千萬貫。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這筆開支肯定能降下去。

和趙與芮登基前比,高級文官待遇縮水了,中低級的增加了。

目前全軍近一百三十萬人,隻有五分之一配備燧發槍,未來還需要打造更多的燧發槍來替換。

即便到目前為止,大宋一百多萬軍隊,也沒有人人都有燧發槍。

吏員衙役這幾年也漲了很多,主要還是大宋殖民的地盤擴大後添加的吏役,還有地方醫院,工匠,老師的增加。

比幾年前統計時又約多了好十幾萬,主要是降軍增加,地盤增加,包括海外殖民的需要增加。

但現在劄甲不用每年打造,戰馬現在南宋能自產,相當便宜,這兩項重要的開支在前幾年是花費比較大,後麵就慢慢降低下來。

比如趙與芮登基前,南宋一具劄甲費錢三十多貫,一匹戰馬則更貴。

群臣嘩然。

目前一支燧發槍成本近十貫,加上軍隊餉銀是宋軍最大的支出。

官員這個數據變化不大,比幾年前統計時,漲了兩千多人。

而且秦卓也說了,比以前花費的可沒高多少。

至少在人力成本上,減少了很多。

但對比後世,按財政收入來說,軍費開支占到大宋財政收入一半以上,確實相當大。

有人注意到這個細節,魏了翁奇怪的問:「我記得寶慶年末和元貞年初,官員和吏役數,比現在還少,開支卻還多?」

平均到個人,養一個軍士大概要花費近五十貫左右,真不算貴。

就是這八千多萬貫,維持著趙與芮的統治,讓他牢牢掌控著這個億兆子民,幅員遼闊的大宋天下。

另外在趙與芮登基前,大量的高收入,致仕官員已經沒有再支薪(大宋以前喜歡養著致仕高官),這讓官員開支比前幾年還少了很多。

「到去年底為止,我大宋吏役是三十萬」

為什麼這樣?因為天下最多的官員就是基層官員,趙與芮重點拉攏這批基層官員就行。

有人能計算的可以默默算了下,平均每個官員每年支出五百貫左右,也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秦卓解釋道:「當年很多致仕官員還領薪水,朝廷又攻取了很多新地盤,在安置官吏時,都是全家移民過去,有安家費,路線等各種費用」

軍費開支,包括士兵的餉銀,已經突破六千萬貫,也是目前大宋最重要的開支。

這就比後世省錢多了。

目前最重頭的還是官吏薪水錢,地方衙門的開支,像基建,治理河道什麼,都由朝廷來出,地方衙門用錢的地方不多,開支自然也少。

元貞七年全國花了一億一千萬貫,對比趙與芮登基之前也沒漲多少。

主要是趙與芮對花錢查的極嚴,錢都用在刀口上,省了不少。

另一個時空的史彌遠若還活在現在,他又要發行大量的會子了,南宋每年開支也是破億,但收入卻不夠,隻能大量發行會子。

說完支出後,所有人都吐了口氣。

當年最巔峰,趙與芮的朝廷一年支出一億四千萬,如今地盤大了,人口多了,支出反而少了。

這是朝廷越來越穩定的表現。

而且隨著朝廷陸續完成各地的基建,河道治理等事,將來這塊花錢也會越來越少。

說完支出當然要說收入。

元貞七年,全國稅糧,夏秋糧稅是三千七百多萬石,寶慶七年是三千六百多萬石。

八年過去了,全國稅糧增加不多。

但其實大宋人口和麵積增了這麼多,糧田麵積也大幅增加,特別是黑麥的推廣,保證了在遼東和遠東地區,和北方都能大麵積推廣,產量也不低。

但前期推廣黑麥都是不收稅的,而且在遼東、遠東和海外地區都是免稅數年,鼓勵百姓移民,所以目前看不到糧稅增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乾晉 農門貴妻,拐個王爺來種田 我靠醫術在古代當後娘 媽咪,豪門爹地又來求婚了 失憶後我爆紅娛樂圈 極品天師 主神元圖 開局,我把仙人算死了 手機連未來,破產又何妨 季小媼方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