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倒查追責(1 / 2)

加入書籤

第473章倒查追責

這是因為原來的河道較小,宋元時隻能走150料的小船,疏通之後,可以走400料的中型船。

但趙與芮要求更高啊,需要能走千料大船。

工程量多,時間也多,估計得兩三年甚至更長。

明朝開通會通河後,朱棣就下令停止海上運糧。

趙與芮是打算海上和會通河一起來,而實際上,他現在估算的糧食需求,遠遠低於明朝。

明朝沒有黑麥,京師四周糧食產量也不高。

趙與芮在大宋移植了黑麥,而黑麥最適合在北方生長,之前在遼東,甚至在遠東地區,這麼苦寒的地方,黑麥都能保證產量。

趙與芮遷都後,黑麥大麵積在北方種植,糧食產量基本能保證自給自足,到時隻需要運部份少量的稻穀就行。

趙與芮把會通河弄的更寬,是將來方便用更大的運兵船,可以更快的把兵馬調集起來。

後麵幾天趙與芮專門和內閣,甚至召集相關一些其他官員來議事。

比如賈似道,就和史宇之是好朋友。

當天他沿著岸邊觀察了一下地形,評估著難度和利潤。

群臣聞之色變,這以後監督的事還能乾?太可怕了。

——

朝廷會議結束之後,皇帝決定遷都的事基本就明確了。

搭上了賈似道,史宇之當然就能知道一些最新的消息。

當年趙與芮大力收編全國工匠,前期好的工匠都收編國有了,現在民間工匠好的不多,所以工匠價格也偏高。

天津府剛剛成立,朝廷那邊正在擴建城府,當地也異常熱鬧,到處都是做工的民役。

其中有很多地段,將給地方招標,由地方富商來做,朝廷負責監督質量。

史宇之也果斷,立刻帶著船來到天津。

最後確定了後麵五年的工程。

但徹城牆是苦力活,所以比較高,天津府城裡到處都是民役,他轉了個遍,找了不同的人問。

對麵點頭回應是的。

「凡參與監督的官員,都要誅殺」

「工程質量不能保證,將來出了差錯的,朝廷將追責倒查三十年」

比如這次朝廷要把一些重要工程分包出去,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利潤比較高,想吸引各地商人來乾,為以後樹立榜樣。

他的船先在大沽口靠岸,發現這裡已經有民夫在乾活,擴建了大沽口岸,方便了船的靠岸。

史宇之自由後,立刻帶著家人從濟州遷到臨安,在一些親戚的支助下,很快在臨安站住了腳。

賈似道當通判時的知府是史岩之,而史岩之正好和史宇之是堂兄弟。

此人正是史彌遠的小兒子史宇之。

史宇之少年時和父親一起被軟禁在濟州,呆了數年後,史彌遠於七年前病逝,史宇之也慢慢開始在濟州被安排點事。

史宇之又問:「朝廷給你們多少工錢?」

史宇之嘴角微抽,算算吃的話,一天接近三十文,一個月接近一貫呢,這工錢有點高。

除了可以防止黃河水患,對將來運兵運糧也有幫助。

接著就帶著仆從直接往天津去。

「造成嚴重事件的,誅滿門」

大沽口在天津以東,因位於大沽河入海口得0名。

當然,遷都可能是數年後的事,現在大夥隻是需要做好其他工作。

船上下來一個年青人,帶著幾個隨從,青年看起來三十出頭,長著三羊小胡子,初看一下,居然有點像史彌遠。

在史岩之一推薦下,史宇之很快也和賈似道搭上了關係,每次麻將輸的那個,都有史宇之。

史宇之先找了個正在徹城牆的一批民役,陪著笑問:「你們是朝廷征招的民役嗎?」

後麵五年主要就是疏通各地到京師(未來燕京),還有其他水道的運航能力,簡單說就是盡量拓寬一些可以拓寬的河道。

「一天二十文,包吃」

但這是朝廷在乾,而且乾不長,後麵就要承包給民間來辦。

十月份朝廷決定了遷都的事,營造建設大沽港成為未來京城附近的重要工程之一。

十一月底,一艘海船從海上來到大沽。

畢竟當年史彌遠對趙與芮有提攜之恩,事後也沒殺史彌遠,除了軟禁了重要的史黨和家人,有些親朋目前還在當官。

因為他家還有很多親戚朋友在朝廷裡當著官。

「朕對地方富商沒要求,隻對監督的官員有要求」

結果還是有區分,乾一般輕活的,還有女子,甚至少年在其中,一天工錢在十文到十五文之間,乾重活的有二十文以上,還有乾技術活的,民間的工匠,不是朝廷編製工匠的,這種可能要三十文,甚至五十文。

趙與芮最後臉色嚴肅的道:「這麼重要的地方工程交給地方來乾,是朝廷下步改製的第一步」

三年前朝廷通知史宇之,他可以繼續留在濟州島當吏員,也可以自己離開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不能參與科舉,史宇之思來想去,選擇離開濟州島。

總計劃五年完成,投資一千萬貫,動員三十萬民夫。

史宇之帶著三個隨從在天津府城裡轉了兩天,又問又看。

這兩天發現陸續有各地商人來到天津府城。

天津府城還在建設中,城中其實相當亂,城牆都沒徹好,能住客店也不多,史宇之很快確定了第一個商機。

片刻之後,史宇之來到天津知府衙門。

剛到衙門門口時,也是不由自主的笑了,下刻,心裡也是百般滋味,如果父親還活著,衙門肯定不是這樣的。

天津府知府衙門剛建好沒多久,外牆全部都是由木欄柵圍起來,占地約十畝。

據說朝廷現在有令,各地知府衙門,按當地人口數來建設,占麵積最小為十畝,最大的不能超過二十畝。

像臨安府署,貴為京師重地,以前的衙門有一百多畝。

趙與芮在寶慶年間為臨安府定員定編,整個臨安府官、吏也就三十多人,役有一百多。

臨安府的官,吏,役比很多地方府都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乾晉 農門貴妻,拐個王爺來種田 我靠醫術在古代當後娘 媽咪,豪門爹地又來求婚了 失憶後我爆紅娛樂圈 極品天師 主神元圖 開局,我把仙人算死了 手機連未來,破產又何妨 季小媼方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