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集合各大朝代之所長的汝瓷梅瓶(1 / 2)

加入書籤

將賞瓶放在一邊之後的蕭章拿起泥料開始新的琢磨著,該燒製該拉坯什麼泥胎。

這瓷器種類繁多,蕭章也燒製了很多,但是現在明顯是需要新的瓷種出現。

蕭章想了想,自己確實是想要燒製一百件完全不同的汝瓷器。

而且拋出那些小件的茶盞啊,盤子啊,之類的,蕭章還想要拋出那些大件的,整體差不多的一百件。

這並不是不能完成,而是需要蕭章有著極大的耐力和想象力。

到底什麼和汝瓷的結合才能剛完美的展現著。

想到這裡,蕭章閉上眼睛算是簡單的休息一下,然後大腦開始風暴。

想到這裡,突然蕭章眼前一亮。

自己這次拉坯的這麼多件汝瓷器,還真沒有梅瓶呢。

作為蕭章擅長的梅瓶,蕭章點了點,就燒製這件了。

梅瓶必須是傳統名瓷啊,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

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

蕭章記得在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製、特征及名稱由來:「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

關於梅瓶的用途,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器腹有「清沽美酒」與「醉鄉酒海」的詩句。

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觀賞品。因此,這類器多製作精美,不但考慮到貯酒容量,還要注意造型優美。

蕭章對梅瓶的了解可以說是非常透徹的。

尤其是自己現在擁有著宗師級的汝瓷燒製技藝,對梅瓶的整體發展可謂是非常透徹。

幾乎可以說梅瓶的歷代發展和變遷都是非常有價值且有特色的。

梅瓶出現於唐代,盛行在宋代。

在宋朝,民間生產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鋪裡都能見到。

宋代的梅瓶,器體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長而接近於直線,底部比較小,器體的最小直徑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處理手法多樣,常有棱角分明的轉折。

各地瓷窯都有燒製,但以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湛。

蕭章目前所燒製的梅瓶也是偏向於宋代的風格多一些。

可是這次蕭章卻想結合的更多一些,也更加的徹底一點。

將每個朝代的有點全都融合進去。

蕭章現在本身偏向於宋代的風格,因為梅瓶在宋代就十分盛行,在宋朝時期梅瓶也叫經瓶,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在宋朝,民間生產了很多梅瓶,一般在大小酒鋪裡都能見到。

而到了南宋梅瓶:多為窄肩、瘦長的雞腿式。

在元代則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就是元代的梅瓶屬於是繼承宋代形製,隻是肩部更加豐滿,帶蓋,蓋成鍾形,中有管柱形子口,蓋可倒過來當酒杯用。

元代除圓形梅瓶外,還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有青花、青花釉裡紅、釉裡紅等釉色。

也就是說之前的朝代的梅瓶都是沒有釉下彩的,但是元代開始釉下彩的出現使得梅瓶更具圖案的風采。

所以這也是蕭章想要融合其中的原因所在。

那就是在梅瓶上浮雕出一些圖案,在青青釉下的圖案會更加襯托出梅瓶的美麗和清幽。

蕭章最為感嘆的就是明清時期的梅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許卿繁華盛世 穿書後我攻略了反派boss 萬古邪帝 晚來江邊蘆 他以時間為名 女配修仙之拂衣去 錦衣衛的自我修養 朝花夕食 側福晉不悠閒 電競男神求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