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一曲驚四座(1 / 2)

加入書籤

從最初老樂師和九娘出場時的服飾,到他們上場後出人意料的問答形式,再到回答時間的控製,內容的把握,以上種種無一不是出自他的創意,而在這個帶情節的整場表演中在他看來最難的恰恰就是開篇這看似時間並不長的表演。

先聲奪人、立意高遠。簡而言之,要想讓醉夢樓今天能夠華麗麗的脫穎而出,這些高逼格的裝叉必不可少,但表現上又不能太過,也不能發力過猛,否則過猶不及可就成笑話兒了。

萬幸的是兩個主演表現堪稱完美,尤其是老樂師那飄逸出塵的表現,哎呀簡直了。

柳輕候長舒一口氣的時候,叮咚聲中,古琴獨奏《春江花月夜》開始了。

《春江花月夜》亦是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創作年代頗有爭議,有學者認為其最早成曲於宋,也有學者認為成曲於明,不管怎麼說吧,反正唐代是肯定沒有的,這點已經經過老樂師的證實。

能與《高山流水》《漢宮秋月》《十麵埋伏》《漁舟唱晚》等並列於十大名曲,《春江花月夜》作為一支經典古曲的魅力已毋庸置疑,至於老樂師對曲子的表現能力,隻需看看那幾位評判臉上的神情就知道了。

心中大定之下,柳輕候放鬆下來微微闔上眼目,靜聽老樂師的演奏,之前十天裡試過好幾次的,那絕逼是一隻愛好古典音樂的耳朵所能追求的最高享受,有機會聽卻浪費了著實可惜啊。

闔上眼目之後耳朵就變得益發靈敏,思緒也隨之跳脫紛飛,在老樂師已入化境的琴音引領勾勒中,春江月夜,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美景魚貫而來。

不知不覺間,柳輕候甚至自己都沒注意到不知何時他竟低聲誦念起了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隻不過以前後世學習時的背誦都隻是文字,而此刻文字卻由裊裊琴音韻化成一幀幀連綿不絕的現實。

那春,那江,那花,那月,還有那夜清晰無比都在眼前,觀之有景、聽之有聲、嗅之有香,人與詩已然渾融為一,物我兩忘。於是他在琴音裡看到了江畔何人初見月的古人,感受到了江月有恨,流水無情。

看到了應照離人妝鏡台的思婦以及鴻雁長飛光不度的遊子。由景入情,比關山阻隔更令人絕望的時空分離之疼幾乎在瞬間擊穿了一個穿越客四顧茫然的孤寂之心,於是,他不再是一個聽琴者,他已經化入琴曲,成為歌詩的一部分。

於是,當琴音在落月搖情滿江樹中裊裊作結時,縱然早已多次聽過老樂師演奏的柳輕候依舊情難自抑,任眼角黯然滑落了數滴冰冷的思鄉淚。

世上有很多好東西或許難以辨識,但像《春江花月夜》這樣經過幾百年光陰檢驗過的經典對於方家而言卻是一聽就能明了其份量,甚至連小小的爭議都不會有。

老樂師一曲終了,那些聽不清或者聽不懂的也就罷了。舞台上下,從五位評判到嘉賓區中的方家,以及觀摩區中的諸位參賽者們不約而同的表現是沉默,極度震驚之後有些失語的沉默。

就在這難言的沉默中,剛才一直闔目鳴琴的老樂師睜開眼來注目紅裙美少女,「動人心者心也,牽人情者情也,爾若無心無情,縱然能將器樂演奏的妙手生花,不過也隻得皮相而已,記住了?」

紅衣美少女脆生生答道:「謹受教,請先生指教」

聽到這句台詞,柳輕候當即快步趨上,將捧著的琵琶交予九娘後又悄步返回。不等其站定,舞台上再度響起了《春江花月夜》的曲調,隻不過這一次不是琴音裊裊,而是更為活潑的琵琶聲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明日方舟之重返羅德島 重生燃情年代 全職之怪物獵人 重塑千禧年代 他才不是海賊王 漫威世界的鹹魚 天神殿蕭天策高薇薇 我的娛樂那個圈 武俠之神級捕快 精靈之奇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