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路齊出(1 / 2)

加入書籤

朝會上。

大將軍關平當眾提出「三路齊出」的北伐構想,將戰線分別劃分為西線,中線,東線,又以西線、東線為主,中線為輔。

關平身席官服,穿著鞋,月要懸佩劍立於朝堂之上,高談闊論著:「中線也就是荊襄之地,荊州已北雖然距離宛、洛極為相近,但洛陽乃偽魏國都,接下來自然會是敵方安排重兵防守之地,我軍若全力奪之,不是明智之舉!」

「且南陽與襄陽之間則就是南陽盆地,其間皆是平坦無比、一馬平川的平地,極適合魏軍鐵騎和大兵團的發揮,奪取宛、洛意義不大,反而會陷入戰爭泥潭,到時魏軍完全可利用富庶的中原諸州為根基形成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一席震耳欲聾的話語聲,關平直接否決了主力軍出宛、洛的想法。

此言一落,便有一臣拱手道:「率主力出秦川欲奪關隴諸郡,且遣一上將領荊襄之軍攻宛、洛乃曾經丞相為先帝所提的隆中戰略規劃,大將軍如此豈不是直接推翻了丞相的戰略?」

「難道大將軍以為您的戰略規劃可比丞相?」

此人些許是崇敬諸葛亮的,如今所見關平抨擊「隆中對」,便站出直言言語譏諷著關平。

一時間,朝堂間瞬間寂靜無聲,諸臣都緊緊凝視著上首禦案前跪坐的天子劉禪。

因為他們發現,此時天子已經暗暗積攢怒意了。

隻是,關平卻不願再這種小事上節外生枝,笑道:「不可否認,隆中對對於當初跨有荊、益二州的我軍,的確是最為完美的戰略規劃,但世間萬物確都存在變化規律,局勢自然也是一樣。」

「現在我軍已經是全據江南之地,再延續三足鼎立時的戰略豈不時不合乎情理了?」

話落,位於百官之首的丞相諸葛亮也微微笑道:「大將軍言之有理,規劃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我軍目前已經進據了江南之地,若再繼續執行本相所構想的隆中戰略,未免太過死板,戰略與戰術一樣,都需要靈活運用,豈能一成不變乎?」

此言一落,丞相諸葛亮也算是肯定了關平的戰略。

沉吟半響,尚書令法正亦是沉聲道:「大將軍的三線齊出北伐的戰略我確實十分贊同,以西線、東線為主,魏軍將重心放在何方,我軍便集中主力攻擊另外一方,關中自古天府之國,奪之則占據了地利上的優勢,淮四亦是盛產精兵強將。」

「這二處無論先攻取何方,都對於我軍北伐有著極其卓絕的成效。」

一席話落,殿中諸臣都一致附議。

眼見諸臣附議,天子劉禪自然也采納了「三路齊出」的戰略規劃。

……

漢建興四年,七月初。

大將軍關平不辭辛苦,連日連夜回返到建業主持大局。

由於建業的地理位置獨特性,故此收復江東數郡後,關平便將大將軍府設在了建業,以好總攬全局,誓師北伐。

途經江陵時,關平還召集荊襄各方都督聚集一起軍議,以商討北伐的戰略以及用兵部署情況。

最終經會議的討論,關平製定下了由負責荊北防線的都督鄧艾為中線都督,節製荊襄各路軍馬北伐,分別進攻宛城、洛陽南部的陸渾等地,以及位於中原腹地的許都地區,起騷擾作用,牽製魏軍實力。

抵臨建業,關平立即便召集諸將製定了北伐的將略。

會後,關平特意召見了陸遜,詢問著:「伯言。這兩載來,海軍的訓練情況如何了?」

聞言,陸遜拱手如實回稟著:「大將軍。目前來說,士卒的戰力尚且可觀,沙船方麵的工藝也比樓船等船隻的工藝強上許多,但也隻能沿著海岸線航行還勉強尚可,若要進入深海,則極容易迷失方向。」

隨著一席匯報,關平連連點頭附議。

陸遜所說的這些,他也早有所料,似沙船這等海船的成熟工藝已經在唐宋之後,這時候的造船業還沒有那麼的發達,建造出來的成品工藝自然要大打折扣。

畢竟關平也隻能提供一些後世的工藝,而沙船的建造相比這個時代的樓船、鬥艦等船隻自然性能方麵要強上許多,但肯定無法與唐宋以後相比。

畢竟,工藝的嫻熟程度也是需要逐步發展的。

隻不過,三國時期的吳地造船業也已經非常繁榮了,關平聯想到原史上孫權能派遣出萬餘左右大軍的船隊橫穿大海安然抵達遼東,並在後麵遣船出海,還通過了難以通行的台灣海峽抵達夷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路人女配修仙 我在木葉寫小說 穿成八零大佬掌中寶 魔法種族大穿越 夫人你又出名了 我被三個偏執大佬團寵了 洪荒釘釘老師 修真家族崛起記 我能采集天賦 最強紈絝少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