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三〇六章 以武製文(1 / 2)

加入書籤

張斌回到京城這一天並不是特殊的日子,但是,這一天對大明來說卻至關重要,因為永興帝朱慈烺采納了太師衛國公張斌的建議,決定進行大明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改製,將部分權力下放給內閣!

這次改製從形式上來說對大明以往的製度並沒有做太大的修改,因為大明內閣從洪武朝開始就有了,並非永興帝臨時起意設置的一個機構,而且內閣協助皇上處理奏折也是一開始就有的功能,並非張斌為了攬權胡亂定出來的製度,嚴格來說這次改製就改動了一句,那就是將批紅的權力下放給內閣。

當然,這批紅權並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權力,從實質意義上來說,批紅權就代表了最終決策權,將最終決策權下放,這是大明歷代皇帝想都不會去想的問題,就算如天啟那樣的糊塗蛋也隻是默許魏忠賢代他處理政務,這個批紅權他也沒有說過要給魏忠賢。

朱慈烺之所以會答應將批紅權下放給內閣主要還是被形勢所迫,因為通過張斌的提醒,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確沒有辦法處理完越來越多的政務,難道活活把自己累死嗎,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他唯有想辦法變通,而張斌提出下放批紅權的建議之後又通過各種方法解除了他心中幾乎所有顧慮,所以,他才會勉強點頭同意了這個建議。

這天晚上,張斌也沒有休息,因為接下來的改製對於大明來說太重要了,他必須考慮周全,同時也必須盡快把章程寫出來,以免節外生枝。

內閣主政肯定比什麼都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要好,這個他十分清楚,因為能進入內閣的都是在官場上扌莫爬滾打幾十年的官場老手,論治國,他們肯定比一個關在紫禁城中完全與外界脫節的皇帝厲害的多。

但是,就因為他們太厲害,有一點就不得不防,那就是結黨營私,蒙蔽聖聽,胡作非為。

這種事在大明歷史上出現的太多太多了,尤其是萬歷朝以來,浙黨、齊黨、楚黨、東林黨、閹黨等等以掌權謀取私利的朋黨層出不窮,大明都差點毀在他們手裡,這點如果不做預防,那內閣主政不但不會讓大明長治久安,反而有可能讓大明迅速走向衰落,甚至是滅亡。

怎麼防範這個問題呢?

張斌想了一晚上,終於想出了一個比較穩妥的辦法。

這個辦法,說簡單一點就是以武製文,或者說用推舉出來的勛貴來監督文臣。

大明自立朝以來分封的勛貴不知道有多少,光是洪武勛貴、永樂勛貴和永興勛貴這三個比較大的群體加起來就不下百人,而這些勛貴享受這皇室賜予的尊貴地位和榮華富貴,對大明卻沒有一點作用,或者說,他們對大明的朝堂的一切幾乎都沒有什麼發言權。

浪費這麼多資源,養這麼多勛貴,沒起到一點作用,這樣顯然是極不合理的。

當然,讓這些勛貴參與朝堂的管理也不行,因為他們大多在軍方有強大的背景,而且大明所有屯衛幾乎都歸他們管轄,一旦讓他們參與朝堂的權力鬥爭,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到時候肯定會出現勛貴權勢熏天,威脅皇權的情況,所以,這個口子不能開。

但是,讓他們監督文臣就不一樣了,他們沒有任何執政的權力,但是大明的興衰卻跟他們有很直接的關係,大明一旦完了,他們的尊崇的地位和榮華富貴必然也跟著沒了,他們的結局甚至會比平民百姓還慘。

所以,他們絕對是大明除皇室以外最不想讓大明完蛋的人,讓這幫人來監督文官,應該是最理想的,再奸詐的奸臣,再權勢熏天的權臣對他們來說都是個屁,他們一個個都有強大的軍方背景,能怕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重啟我的少年時代 工程大佬 我是演技派 我不想折斷你的旗 中國密電碼 偶像派演員 我真是賽亞人 天才高手 從西遊降魔開始 戶外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