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1 / 2)

加入書籤

開疆擴土可以說是歷朝歷代帝王共同的夢想,因為帝王也想名垂青史,留下豐功偉績為後人所傳頌,而作為帝王,最大的功績莫過於開疆擴土。

治國安邦、守土安民、勵精圖治等等,說白了隻是帝王的本分,做好了最多隻能算是個明君,做的不好那就是昏君,唯有開疆擴土才能彰顯帝王的能耐。

比如漢武帝劉徹,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主要就是因為他開疆擴土之功,他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鑿空西域,擊潰匈奴,讓大漢的版圖擴大了兩倍有餘,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又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主要也是因為他開疆擴土之功,他攻滅東突厥和薛延陀部,征服高昌、龜茲、吐穀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將大唐的版圖擴大到了極致,從而為後人所敬仰。

朱慈烺自然也想成為名垂千古的帝王,所以,他對張斌開疆擴土的計劃極力支持,張斌要什麼,他就給什麼,不管是文臣武將,還是糧草輜重,甚至天下兵馬都任由張斌調撥。

張斌辭去內閣首輔之職也是為了集中精力來開疆擴土,而他選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南洋。

其實,征服南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算是開疆擴土,大明的疆域也遠不止現在這麼大,因為永樂年間,明成祖就曾四麵出擊,為大明開拓了不少疆域,可惜,隨著大明日漸衰落,這些疆域又慢慢擺脫了大明的控製。

比如南洋,有很多地方就曾經是大明的領土,明成祖就曾派兵征服安南,再加上鄭和數次下西洋,使得大明威震四海,南洋幾乎所有小國幾乎都成為大明的藩屬,向大明稱臣納貢。

那時候,整個南洋基本可以算作是大明的疆域,大明不但在安南設立了交趾布政使司將安南直接納入大明的版圖,還設立了舊港宣慰司、孟養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車裡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撾宣慰使司,控製了南洋大半地區,而當時的占城、真臘、暹羅、呂宋、蘇祿等南洋諸國也都是大明的藩屬。

但是,一場土木堡之變,直接讓大明由盛轉衰,大明不但在北方被蒙元瓦刺部打得顏麵掃地,南方的安南也乘機擺脫了大明的統治。

後麵隨著大明的不斷衰落,南洋各藩屬國朝貢次數也日漸減少,舊港宣慰司甚至直接被爪哇島上的滿者伯夷國所占領,而孟養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車裡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撾宣慰使司也萬歷年間慢慢被南洋崛起的東籲王朝所侵占。

到了天啟朝和崇禎朝,大明與後金連年大戰,再加上天災**造成的農民起義,大明朝廷根本就無暇南顧,所以,整個南洋也就漸漸的在大明的版圖上消失了!

張斌早就有意征服南洋,將整個南洋重新劃歸大明版圖,因為接下來幾個世紀都將是海上爭霸的時代,而南洋作為大明的門戶如果不掌控在自己手中,大明東南沿海就將直接麵對列強的堅船利炮,那樣一來,大明的防守壓力就大了。

如果能將整個南洋掌控在手中,那麼大明隻需守住馬六甲海峽和舊港附近的龔它海峽就能將列強的堅船利炮全部阻擋於國門之外,守兩個狹窄的海峽和守幾千裡的海岸線,孰難孰易,不問可知。

所以,不管是出於鞏固海防考慮,還是出於開疆擴土考慮,這南洋都必須重新納入大明的版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重啟我的少年時代 工程大佬 我是演技派 我不想折斷你的旗 中國密電碼 偶像派演員 我真是賽亞人 天才高手 從西遊降魔開始 戶外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