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釣魚(1 / 2)

加入書籤

鄭祥一直在嘗試壓榨黃爍,逼迫他露出深藏的傳承。從而確定其背後的存在。

他相信,當生命到了生死的邊緣,有些東西是藏不住的。

但是這個林三,無論怎麼壓,都是這麼一套粗鄙的基礎槍法翻來覆去。但是這發揮出來的戰力,明明遠超基礎槍法應有的威力。這就說明對手肯定是隱藏了一套頂級的槍法,硬是用基礎槍法來掩飾。

所以他不停的加碼,不斷的試探黃爍的底限,就是要把被藏起來的槍法逼出來。

可惜,這不是外功當道的大清,鄭祥很難想象到真有人就是憑借基礎槍法,突破的極限。這和實力無關,完全就是見識的錯位。

大明朝畢竟是正統,建國之初多得江湖武林的支持,武當三豐道人生死依舊是迷,慈航靜齋連續兩代傳人行走江湖,攔江島一戰至今在江湖傳頌。這個時期還是真氣招式體係最後的輝煌,鄭祥這種正經傳承出身的人,很難想象會有後來那種外功為主的破落時代。

雖然自大宋嶽武穆之後,兵家隱退,斷了傳承。現在軍中這種外功突破的人其實已經不少了,但在他們這些高手眼力,不過是粗鄙的丘八罷了,哪會在意。

要說這鄭祥的傳承頗為不凡,傳自他的義父,三寶太監鄭和,就連這鄭姓都是朱棣親賜的。

這鄭和,少有機緣,所學頗雜。其實經過大元一朝,崖山一戰後,中原武林傳承就凋零的厲害。很多傳承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傳承,被摧毀。不過以此為機緣,也有不少門派吸納各方殘破傳承,再創新高,重組了新一輪的江湖格局。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武當和全真這兩個道家的宗門了。

鄭和也是,在獲取了不少殘破傳承後,憑借自身的天資,融會貫通後,匯總成了一套自身獨有的武學傳承。也讓東廠獲得了立身之本。

鄭和功法的核心是一部殘破的《換日真經》。這《換日真經》出自隋唐時期的一位奇人,霸刀嶽山。但卻是嶽山換自天竺,是一門正經的佛門神功。其中換日二字直指功法核心,講究以自身換大日如來佛體。以五氣,三脈,七輪為核心,迥異於中土傳承的一門煉體功法。

但因為功法殘破不全,不得已融入了不少其他功法,卻也都不是中土傳承。既有從經商的阿拉伯人那裡獲得的異域傳承,也有在和元蒙戰爭中繳獲的密宗功法。

最終把這些殘破傳承融為一體,獨創了一門頂級的傳承。因為是以《換日真經》為核心,所有的傳承都圍繞大日展開,所以取向陽之意,名曰葵花。

隻是鄭和很小的時候就在戰爭中被藍玉所俘,作為戰俘被充入宮中,成了宦官。後來又經藍玉之手,被調到燕王府服役,才得遇明主,開始了傳奇的一生。

不過他創立功法之初,就已是殘缺之人。所以這部功法孤陽獨生,酷烈無比,一般人根本無法修煉。所以才有了那句欲練神功,揮刀自宮的名句。至於後來人又怎麼把這部神功練的陰柔無比的,就不得而知了。

鄭祥作為鄭和義子,朱棣身邊最受信任宦官,自然得了真傳。

其實黃爍現在缺的是什麼,他是見識過的,甚至還不止一次。但當初他實力太弱,根本沒資格接觸。他的上司黎夏月展示過,呂四娘,大喇嘛,這些武道高手戰鬥時,都使用過,隻是他那時候看不懂罷了。

武道意誌,武道修行練氣還神後,對自身龐大精神力的一種利用方式。

曾經修行隻有一途,無知者曰修仙,有識者稱修真,自稱練氣士。

練氣者,上修神念,下補精元,采天地之氣,補自身之缺,去穢存真,是為修真。

那時沒有法武之分,修真隻是過程,求的都是一個道字。

但天地元氣潮汐波動,元氣充盈時,自能求道。說白了,就是那年月修煉容易,就像普通人吃飽喝足了,衣食無憂,就開始精神追求一樣。

當元氣漸漸不足,修煉本身成了一件難事。修行者自然也就收心,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如何更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元氣來修煉上。一改原本粗狂的修煉,逐漸的精細化,也就成了百家爭鳴的傳承。也就有了法武之分。

當二流高手完成了大周天的搬運,自身充盈的真氣開始溫養神念,逐漸溫養出龐大的精神力後。因為已經成型的戰鬥體係,已經習慣的戰鬥風格,讓他們再去轉修術法,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在無數前輩高人的努力下,終於確立下了全新的力量體係,武道意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遊戲相关阅读: 我真不想受打擊啊 洪荒之萬界聊天群 歸田嫡女帶錦鯉 劍聖崛起 山河帝歌 我的青春隻因有你 癡語錄之十一惹 靈長的線 星蓮世界之本源夢生 荒蕪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