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二唱穆桂英!(2 / 2)

加入書籤

其中,甚至涵蓋了戲曲、話劇、歌劇、舞劇等幾十個劇種,雖然很多老藝術家都已經是對梅花獎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了,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意義非凡。

代表著,真正的能夠登堂入室,成為自己所代表的劇種的一個主力軍。

「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得上梅花獎,真正有本事的人,都還是孤傲的很。」身旁的一位弟子笑著說道。

「肯定是看得上的,我去給他做引薦人。」九爺笑著說道,「年輕人,拿幾個獎,還不樂意了?」

「不一定啊。」身旁的女子笑道。「我看他不像是喜歡出風頭的人。」

「帥字旗-----」

一個長短合適的拖腔,伴隨著薑然揮灑水袖的動作,讓人看起來行雲流水,美不勝收。

「飄如雲,

鬥大的穆字震乾坤,

上啊上寫著渾那渾天候,穆氏桂英,

誰料想我五十三歲又管三軍那---」

薑然繼續的唱,搭配上英姿颯爽的扮相,紅蟒袍,長劍,令旗,鳳冠,翎子,這是穆桂英最讓人廣為人知的戲曲形象,幾乎是能夠讓人覺得,這就是穆桂英,這就是豫劇,最正宗的豫劇。

《穆桂英掛帥》誕生半個多世紀以來,盛演不衰,越唱越火。

毫無疑問,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簡潔明快的故事情節、個性鮮明的劇中人物、樸實無華卻酣暢淋漓的大段唱腔以及演員獨特的表演和演唱風格成就了這出豫劇名劇。

馬老是個有創造力的演員,能夠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創造出一種新的屬於自己的風格。

豫劇的穆桂英,剛剛寫就的時候,憑借著馬老對於豫劇的獨特理解,便已經是紅遍了大江南北,為豫劇馬派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將青衣,刀馬旦,武生,種種表演藝術和風格融為一爐,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表演方式,既有青衣的美感,又有刀馬旦的英氣。

在創造之後,巡演之中,慰問海軍的演出,「轅門外那三聲炮」成為了當時那個時代海軍的一種心神支柱,那種不殺仇敵誓不回還的氣勢,和當時的最高領導題詞寫下來的「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成為了海軍將士的信仰。

那是一種獨屬於整個華夏民族的無雙氣概。

是以,薑然剛剛唱出來,便是有人能夠產生共鳴,那是一種誕生在骨子裡的東西。

台上,留給了薑然足夠的時間,薑然也能夠放心大膽的去唱,將一種熱血,平緩的流淌出來,豫劇沒有京劇那等直接的壯誌淩雲,但是卻也有種剛勁,百折不撓的氣質。

如果說京劇的那一段更是偏向一種淩雲壯誌,將抒情寫到了極致,唱到了極致,情感與情感上的沖擊和碰撞,那麼,豫劇便是直接的敘事,緩緩地道來。

將整個雄心壯誌,都平鋪開來,讓人更容易讀懂,更能夠將一種性格特點都體現出來。

說兩者是一種互補的關係,那是毫無疑問的。

「是了。」九爺輕輕的一嘆,「就是這樣的聲音,讓父親四次觀看馬老的劇場,從第二句開始,他根本沒有夾雜任何的個人風格,完完全全的就是走的馬老的路線。」

「第一句,可能是太過經典了,所以稍稍的改動了一下,讓我聽著都有些不同了,聲調更為的激昂,人物性格特點更為的突出,這是個有想法有個性的年輕人。」

九爺點評著,當年,梅祖四次觀看馬老的劇場,就是這一出穆桂英掛帥,最後,才選擇移植過來,為新國成立十周年獻禮,並且贈送了馬老一些名角兒的戲票,讓其集納百家所長,更好的傳承這門藝術,甚至還送了一頂點翠冠,將之收為了弟子。

那個時候的梅祖,可謂是如日中天,在整個世界上都享有盛譽,完全有這個資格,收下還沒有創造自己馬派的馬老。

這出戲,極為的珍貴,也極為的具有代表性。

代表著一種傳承,一種極為珍貴的傳承,不僅僅是穆桂英,還有那一段的師徒情誼。

「都隻為那安王賊戰表進,

打一通連環戰表要爭乾坤,

宋王爺傳下來一道聖旨,

眾(啊)眾武將,

跨(呀)跨戰馬,

各執兵刃,

一個個到校場比武奪帥印。」

寫的是教場比武爭奪帥印,唱到這一段的時候,麵上的表情也逐漸的轉為了一種嚴肅和激憤。

將一切的表情都寫在了臉上,讓人看得清,捕捉的明。

「老太君傳下來口號令箭,

文廣兒探事進了京門。

王倫賊一馬三箭射得準,

在旁邊可氣壞了他們兄妹二人!」

敘事,完全的做到了四平八穩,如同泉水激流,平緩的流淌著,完全的做到了讓人靜下來聽著聲腔之中的故事,聯想著那個角色。

「他兩個商商量量才把那校場進,

同著了滿朝文武誇他武藝超群。

我的兒一馬三箭射得好,

我的小女兒,

她的箭法高,

她箭射金錢落在了埃塵。

王倫賊在一旁他心中氣不憤,

他要與我的兒論個假真。

未戰三合那個並兩陣,

小奴才他起下一個殺人的心。

回馬三刀使得也怪準,

刀劈那個王倫一命歸陰。」

講述了刀劈王倫,爭奪帥印的過程,吐字越來越清晰,薑然也是步入了狀態當中,像是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不急不緩。

「王強賊惱怒要把我兒捆,

多虧了天官寇準一本奏當今。

宋王爺在校場把我兒問,

小奴才他瞞哄不住表他的祖根。」

刀劈王倫之後,開始表祖根,奪帥印。

「他言講住在河東有家門,

楊令公是他先人,

他本是宗保的兒子楊延景的孫。

曾祖母佘老太君,

穆桂英我本是他的母親。」

楊家,世代忠良,每一個人的名字說出來都光耀著整個宋朝的歷史,宋王聽了,自然是喜不自勝。

「我的兒他表家鄉那個淚珠滾,

在校場可喜壞了那些忠良臣。

宋主聽此言歡喜不盡,

他知道咱楊門輩輩是忠臣。

刀劈王倫他也不怪,

又把那個招討帥印賜與給兒身。

我的兒歡天喜地把府進。」

爭奪帥印之後,歡天喜地的進得府來,此刻眾人才將這段豫劇的穆桂英和上一段京劇的穆桂英相聯係起來,上一段捧印,何等的英姿颯爽,但是在捧印之前,卻還有著那樣的故事。

到了最後一段,聲音陡然加快,情緒更為的激烈,和京劇,雖然是一個心情,但是卻是兩樣的表達方式。

豫劇更為激進一些,甚至都已經不是唱腔了,已經轉為了趨近於快速念白的方式,另一個則是回想起了當年桃花馬上威風凜凜的戰事,聲腔高亢,情緒層層遞進。

「我一見帥印氣在了心。

我本當進京辭帥印,

小女兒搬來了老太君。

老太君為國把忠盡,

她命我掛帥平反臣。

一不為官,

二不為宦,

為的是那大宋江山和黎民。

此一番到在兩軍陣,

我不殺安王賊我不回家門!」

最後一段唱腔唱出來,卻有一種酣暢淋漓之感,似乎將前麵敘事,所有的情緒都宣泄了出來。

這種趨近於念白的唱段方式,讓人聽起來更為的親切,更為的有代入感一些,配合上急趕著的伴奏,聽起來更能夠感受到那種心中的澎湃。

一不為官,二不為宦,為的是大宋江山和黎民。

和那句「有生之日責當盡,寸土怎能夠屬於他人」何其之像。

都是將自己那種飽含的愛國之情,通過不同種方式表達了出來。

依舊是催人淚下,依舊是動人心弦。

一個對於朝廷和君王已經死心的人,重新的掛帥出征,一不為官,二不為宦,隻為了那些苦苦煎熬的大宋百姓,何等之氣概。

下方的九爺有些失神,看著上方的薑然。

一如當年的梅祖,看向馬老…………

求打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魔獸世界之吉爾尼斯王子 覺醒後我成了世子的老祖宗 我在七零年代獨美 秦少請指教 仙界之星際礦工 各個位麵的大佬都被我吊打 待到黎明蘇醒時 海賊之特效大將 農門小棄婦 農門惡漢寵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