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私人國家-1(1 / 2)

加入書籤

1993年10月4日下午美國的電視屏幕反復出現了索馬裡人用繩子在地上拖著一具美國特種作戰隊員的屍體遊街示眾的畫麵,被俘的杜蘭特也上了電視。

這件事上了世界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美國輿論更是一片嘩然,一致抨擊美國政府出兵索馬裡。

同時,國際上的批評也不絕於耳:

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思說,聯合國不應成為美國軍事行動的保護傘;

埃及外長穆薩表示,在索馬裡發生的一切,將會給索馬裡民族和解進程增加新的障礙;

法國國防部長萊奧塔爾指責美國的所作所為超出了「人道主義使命」的範圍,變成了「不能容忍的對抗」;

德國報刊稱,美國正在索馬裡進行「一場骯髒的戰爭」。

摩加迪沙之戰給美國政府當頭一棒,克林頓最終認識到應該通過政治手段解決索馬裡問題,因為幾個月的「圍剿」不但沒有抓到艾迪德,反而使艾迪德在索馬裡更加得人心。

10月5日,克林頓從外地匆匆趕回華盛頓,召開關於索馬裡局勢的緊急會議。10月7日,克林頓在電視講話中,單方麵宣布並規定了美國從索馬裡撤軍的最後期限。

美國政府還與艾迪德方麵進行了秘密談判,雙方最後達成妥協:艾迪德交出飛行員杜倫和兩具美軍士兵的屍體;美軍則釋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虜,不再把艾迪德派作為打擊目標。

1995年3月2日,最後一批聯合國維和部隊撤出摩加迪沙,這標誌著歷時27個月、耗資20多億美元的維和行動以失敗告終。

聯合國既未實現索馬裡組建一個民主政府的目標,也未實現各部族的和解,卻使100多名維聯合國和士兵喪生、100多名美軍王牌特種部隊傷亡和近萬名索馬裡軍人和平民死亡。

摩加迪沙之戰使美國視地麵戰為畏途。後來無論是1998年對伊拉克實施的「沙漠之狐」行動、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和2011年利比亞戰爭,美軍均采取非接觸作戰方式———空襲戰。這也許就是美國人從此戰中得出的教訓。

這一切都說明索馬裡是快無政府狀態的肥肉,但是全民皆兵的混戰狀態我目前的牙口咬不下來。但是可以慢慢來,在地圖上慢慢的尋找突然發現了哈拉伊卜三角區。

哈拉伊卜三角區(ha「ib triangle),麵積20580平方公裡,位於非洲的紅海沿岸。最大的城鎮是哈拉伊卜,主要城市有哈拉伊卜、沙拉丁和阿布拉馬德。

哈拉伊卜三角區位於埃及和蘇丹邊界東部,哈拉伊卜三角區瀕臨紅海西岸,麵積20580平方公裡。

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埃及和蘇丹均聲明對此地區擁有主權。哈拉伊卜三角區的名稱來自城鎮哈拉伊卜,該區產生的原因則是1899年英國和埃及共管蘇丹的政治邊界-即北緯22度與英國在1902年重新調整的行政邊界之差異,聽起來像不像印巴的克什米爾地區或者中印邊境?

都是全球最陰損的國家-英國故意留下的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從公司保潔開始的首富之路 世界大佬的撒嬌技能點滿了 我家野王是國服大佬 逆流1977 他作精病嬌還黑蓮花 豪門闊太要離婚 重生乘風破浪 重生2000之低調人生 我在非洲有塊地 宮鬥失敗我隻能當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