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古巴比倫:神之門(1 / 2)

加入書籤

提起古埃及就不能不提同在中東地區的古巴比倫王國,巴比倫即「神之門」的意思。

同是聞名於世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中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

四大古國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於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現代文明的起源地。古巴比倫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兩河流域文明還包括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等重要組成部分。

它的首都位於今伊拉克境內巴格達以南幼發拉底河畔。巴比倫王國有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

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大致在當今的伊拉克共和國版圖內。距今約5000年左右,這裡的人們建立了國家,到公元前18世紀,這裡出現了古巴比倫王國。

「美索不達米亞」——《聖經》稱為「伊甸園」,是古希臘語,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在這平原上發展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幾個城市,流傳最早的史詩、神話、藥典、農人歷書等,是西方文明的搖籃之一。有「巴比倫空中花園」,但現在都成為了廢墟。

在猶太人和希臘人的筆下,美索不達米亞是一個人人向往的天堂,《聖經》中的伊甸園就在這裡。不過,在今天的兩河流域,氣候和自然條件顯然已經和猶太人和希臘人的描述大相徑庭。

這裡氣候乾燥,土壤裸露,沙丘遍野,而且像所有的荒漠地區一樣,降水稀少且溫差非常大。比如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全年降水量為156毫米而且主要發生在冬天,六月至九月基本為零;夏季氣溫高達攝氏49度,而冬季氣溫可下降到攝氏零下9度。即使到傳說中的「伊甸園」庫爾拉去,你也一定會大失所望。

如今這裡是一個孤零零的地帶,離河岸不到一公裡,除了一種結節荊棘(據說是傳說中的「善惡知識樹」)還存在,映入眼簾的隻是荒涼和沙礫。我們似乎很難想象這種比較惡劣的自然條件,在幾千年前會成為人類高級文明的搖籃。

地質學以及環境變遷的研究者們提出了創見性的論斷:在距今6000年至4000年時,兩河流域存在著濕潤而不是乾旱的氣候。地理學家拉姆認為,在冰河後期最暖的時段,地中海附近大部分地區是氣候乾旱的,但是,由於這一時期西南季風的擴張和季風雨的滋潤,在北緯34度到35度的伊拉克北部卻存在著濕潤的氣候。

考古學家在這一地區的發掘工作也證實了拉姆的結論。

基什、尼尼微等遺址的考古發掘表明,在公元前四千至兩千年間,由於幾次洪水的泛濫,造成了土層層理上的間斷現象。而且從這些遺址出土的泥版文獻中有關大洪水的記載以及蘇美爾人如何建築堤壩的描述,也是這一時期氣候特別滋潤的有力佐證。

地質學家還通過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氨基酸差位異構分析以及花粉分析等一係列科學手段,確認了距今6000年至4000年前兩河流域濕潤氣候的存在。

因此,美索不達米亞在歷史上是「天堂」。這裡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有可能那個時候非常好。

我在中東地區工作過,因為工作原因去支援過伊拉克那邊的項目,在那裡認識了幾個中國朋友,後麵會講到。

為什麼我說美國為了擊斃美國中情局前特勤人員薩達姆,用莫須有的化學武器罪名出兵毀了這個國家我給大家講一下我經歷的故事,因為我去的時候已經是戰後。

第一次來到四大古國之一的伊拉克我多少有些小興奮,幻想著怎麼參觀一下巴比倫空中花園遺跡,怎麼抽時間逛一下巴格達。

雖然經常從新聞聯播新聞裡看到伊拉克多麼亂,但是那個時候我天真的以為中國的新聞都是報道別的國家怎麼怎麼亂,中國老百姓多麼多麼幸福,我那個時候覺得伊拉克大不了和中國xj一樣,有過恐怖分子襲擊,但是總體治安還不錯,因為我在xj北部自駕過兩千多公裡,安全無事。

這次去的伊拉克南部的巴士拉城,也是伊拉克第一大港口,第二大城市,是伊拉克巴士拉省省會,全省人口估計約兩百六十萬人,而巴士拉城則有約一百九十萬人。

位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交匯的夏台·阿拉伯河西岸,南距波斯灣55公裡。去之前查看了天氣預報,好嘛,今天這裡最高氣溫51攝氏度。但是看歷史記錄巴士拉最高記錄是588攝氏度!

我心裡一下子涼了一截,知道這種溫度沒法出門遊玩了,會熱死人的,國內開玩笑熱死人了是玩笑話,但是50攝氏度以上的天氣真的會死人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從公司保潔開始的首富之路 世界大佬的撒嬌技能點滿了 我家野王是國服大佬 逆流1977 他作精病嬌還黑蓮花 豪門闊太要離婚 重生乘風破浪 重生2000之低調人生 我在非洲有塊地 宮鬥失敗我隻能當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