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排檔是女性獨立的經濟基礎(2 / 2)

加入書籤

「二嫂,俺不是在看姚大姐兒,俺是在看你吶,俺看你進了鋪子,心就踏實了,就知道今日沒白跑一趟,定能吃到這東水門頭一號的炙豬腸子!」

「這位老哥說得地道,阿四,再來份豬紅羹,俺也慢慢喝著,等二嫂把月要花腸子烤出來。」

這些漢子粗豪歸粗豪,實則都是淳樸的底層百姓,眾人七嘴八舌地,便引開了令姚歡尷尬的話題,並且以加單的方式,向沈、姚娘倆表示了同情與支持。

而姚歡呢,其實心頭並不太介意。她總還時常冒出一種看古裝劇的體驗,因而感覺販夫走卒們看的是原本就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姚家大娘子」,而不是她這個後世穿來的不速之客。

她在這方麵出戲,卻在另一件事上入了戲——算賬。

她從前做項目的時候,人稱行走的記錄儀和計算器,對各項物料沒有看錯的時候,對成本也沒有估錯的事故過。

她方才在飯鋪門口,就進入了掃描和心算模式。

她發現姨母這鋪子門口小木牌上的食物單價,不同品類的報價居然都一樣。炙豬腸20文,烤月要子20文,豬紅羹配炊餅20文,糯米豬肚20文,菘菜豬肝20文……

依據後世的經驗,豬下水不同部位,應該原材料價格不盡相同,比如豬肝豬月要子,應比豬腸豬血貴一些,姚歡迅速地瞄了食客們眼前的吃食品種,果然不同品種分量有差別,烤月要子就比炙豬腸看上去少一些。所以,或許因為生意太好人手又不夠,姨母乾脆將每道菜的價格調整成一樣,類似後世的「9元壽司店」,這樣算賬不容易出錯。

姚歡記得,自己上輩子讀史料時有個印象,在北宋承平時期,一貫,也就是一千文,相當於後世130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那麼姨母這樣一個大排檔定位的小飯鋪,一道菜或者一份主食湯羹賣26元,即使在後世的北上廣地區,也不算地板價了,看來北宋滅亡前的二三十年裡,開封城的物價水平著實挺高。

食客們一般都會點兩道菜,比如炙豬腸、豬紅羹(配炊餅,就是沒有餡兒的饅頭),每人消費四十文。此刻連坐帶站,場子裡至少五十個食客那就是兩貫左右一批,高峰飯點兒,三翻的翻台率,每天晌午、黃昏、夜市三個高峰飯點,加上非高峰時段的零星生意,姨母的鋪子每日得有二十貫的營收。

媽呀,姚歡粗粗一算簡直難以置信,這麼個汴河邊的大排檔,一個月營收相當於後世七八十萬人民幣。

當然,物料成本、稅賦、飯鋪的賃錢,都是成本的大頭。

姚歡按照自己上輩子做過的餐飲行業調研經驗,越是小規模的食店,毛利率越是高,可達70%以上,典型例子就是夫妻老婆店模式的小燒烤店。而現代社會裡,餐飲業如果利潤低於50%以下,一般老板就會關店算了,因為他的本錢還不如去乾別的。

好的,就算封建王朝商業稅十分繁重,姨母的大排檔,40%的毛利應該有吧,一個月利潤至少二十五貫,再刨去給阿四和美團的人工2貫……

怪不得姨母和姨父離婚後,能靠自己生存下來。月入二十幾貫,還靠什麼男人?根據《宋史》記載,萬戶以上的縣令,月俸也就二十貫。

姚歡頓時振奮無比。

靠做餐飲業在這裡發家致富,有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暗戀休止符 本宮不想當皇後 武俠諸天大逃亡 人間有高手 失憶之王 楓武天下 我看直播從不打賞啊 創造神之遊戲 藏珠 神醫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