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神臂弩(2 / 2)

加入書籤

在金國尚未崛起之時,遼、宋、夏三國赫赫有名的重甲騎兵部隊,分別是鐵林軍(遼)、靜塞軍(宋)、鐵鷂子(西夏)。

大宋的靜塞軍,創建於宋太宗時期。當時,苦於邊患的宋太宗趙光義,親自督建了一支兵源全部來自河北易州的重甲騎兵。

靜塞軍滿員三千人,一人配備五馬,出戰時從人到馬都披重甲,兵器則為弩箭和勾連長槍。自古燕趙之地就出悍將,這些易州兵個個能開兩百斤的硬弓,極其彪悍。

大宋靜塞軍雖人數不多,卻戰力驚人,從未在對遼的戰鬥中嘗過敗績,好幾次追得遼軍窮途末路、丟盔棄甲,宋軍俘獲上萬馬匹凱旋而歸。

所以,不作細疏精研,人雲亦雲地將「宋軍是慫軍」掛在口上,很不客觀。

立國之初並不羸弱的鄰居,也會迫使一頭有進取心的西北蒼狼變得強大。

西夏麵對東方這個國力不可小覷的中原王朝,自然也要繼續壯大自己的鐵騎力量。

夏人的重騎兵叫作「鐵鷂子」。

鐵鷂子,最早是夏皇李元昊的親衛軍,三十隊編組,每組百騎,因而額員和大宋靜塞軍差不多。隨著宋夏戰火愈燃愈烈,鐵鷂子開始在戰場上叱吒風雲。

兩軍開戰時,鐵鷂子仗著人馬皆有箭射不入、刀斫不進的鐵甲護體,率先作為「前軍」沖鋒。更狠的是,鐵鷂子沖陣時的規矩是,拿鐵鉸鏈把騎士與馬匹捆在一起,因而,即使騎士最終戰死,鐵馬仍在沖陣踏地,簡直好像地獄來的噩夢一般。

但鐵鷂子,終於碰到了一柄誕生於仇恨中的神臂弩。

宋神宗熙寧年間,一個在宋夏邊境生活的漢人工匠李宏,據說因闔家老小喪生於夏人的屠殺,悲憤之下勉力鑽研,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弩機。

李宏千裡跋涉,向大宋朝廷獻上神臂弩的製造法式。經過神宗欽定的內侍監造後,神臂弩成為了可以由單兵隨身攜帶、射程卻能達二百餘步的史上最牛輕弩機。而且,它不僅能射穿夏人身上的冷鍛甲,還能像守城時的重型床子弩一樣,多箭齊發。

遏製騎兵,比的就是弩箭的射程和穿透力。有了神臂弩,西夏的鐵鷂子頓時失了所向披靡的威力。

剛到開封城時,葉柔曾問過邵清:「我大遼的鐵林軍,亦是重甲精騎,不知鐵林軍與夏人的鐵鷂子交鋒,會如何?」

邵清卻表現得毫無討論遼夏騎兵比拚的興趣:「大遼與夏人早已聯姻,與其想象鐵林軍和鐵鷂子的對決,不如去擔心,不管是遼軍還是夏軍,就算都穿了冷鍛甲,也同樣要麵對宋人的神臂弩。而更大的禍患是,女真人有崛起之勢,並且比如今的遼人子弟更善騎射。倘使有朝一日女真人穿上了重甲,也組一支鐵騎,然後掀起叛亂,我們大遼拿什麼與之抗衡?」

隻有偷來宋人的神臂弩營造法式,讓神臂弩北上,去武裝大遼的步騎軍人。

大宋的邊軍紀律嚴明,攜帶神臂弩而遺失者,斬。若遇兵敗有被俘可能的,隊頭可下令就地拆毀神臂弩。神臂弩最大的特點就是,或許因設置了復雜的齒輪結構,一旦拆開,夏人沒有圖紙便無法復原。因而,根據大遼暗中不斷偵測西夏軍械情況所看,夏人確實還沒有仿造出神臂弩。

神臂弩的營造法式,就是大宋開封城皇家軍器監弓弩院裡的高等級機密。

邵清並不掩飾聽到葉柔的進展時,麵上漾起的濃烈欣悅。

快些將神臂弩的法式送到養父那裡去,還了他的恩情,我就不再是一個遼人,也無所謂是不是一個宋人。

我就像這天地間無事一身輕的旅人,追上她的腳步,問她,我帶你離開東京,好嗎。

葉柔見邵清這副回歸幼時的天真興奮之情,隻道自己或許在他心上又被看重了一兩分,便決定為自己多爭取些優勢。

「先生,今日我與那楊作頭攀扯時,看到宮裡內侍模樣的人,去姚娘子飯鋪定菜。姚娘子瞧著行止敏捷。吃了先生開的方子,病果然好得快。」

邵清抬起頭來,喜色略褪,平靜地看著葉柔,等她說下去。

「有個風姿卓然的公子亦在幫姚娘子他們指揮仆婢搬運,還與姚娘子說了好一會兒話。我與楊作頭分別後,去看熱鬧的閒人裡打聽了,原來是宮裡皇子院,遂寧郡王府中設宴。哦,那個沒穿內侍服的公子,就是曾府四郎。」

——-

(這篇寫了我素來喜歡的冷兵器時代的騎兵,太高興啦。也歡迎大家看看我上一本歷史軍事題材的小說《大唐暮雲》,裡麵有許多唐軍、吐蕃軍的戰爭場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暗戀休止符 本宮不想當皇後 武俠諸天大逃亡 人間有高手 失憶之王 楓武天下 我看直播從不打賞啊 創造神之遊戲 藏珠 神醫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