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這廚娘看著也還順眼(1 / 2)

加入書籤

宮裡的翰林醫官到場時,靠在牆根、迷糊歇了幾個時辰的姚歡,睜開惺忪雙眼辨了辨。

認清醫館的麵孔時,先鬆一口氣。

並非上次那個判她「造禦食不良、亂放山楂危及劉貴妃龍胎」的董太醫。

是個年輕的後生,看起來和邵清差不多年紀。

也對,翰林醫館值夜的都是低級太醫。

太醫姓苗,年輕到底好,精力旺盛,這小苗太醫大清早被高俅請來,完全沒有頂著一張憔悴的隔夜麵孔。

看到趙佶胳膊上的鯉魚皮時,他的雙目更亮了。

「離郡王被灼傷過去多久了?」

「足足過去六個時辰。」邵清答。

「這魚皮,足下裹的?」苗太醫對邵清出言客氣,並無頤指氣使之相。

「是在下,事急從權,若有閃失,草民甘受責罰。」

邵清想,要是出了事,自己擔著即可。

苗太醫卻不急著評判。

他湊近趙佶。

屋裡人語紛雜,也沒驚醒這小王爺。看上去睡得挺沉。

苗太醫仔細辨了趙佶的麵色,雙頰不紅,聽了他的呼吸,平穩輕柔。

他又將趙佶裹了六張鯉魚皮的右臂,從頭到尾一寸一寸察看了,方抬起頭來,盯著邵清:「你也是醫家?這法子從何而來?挺妙的哇。」

邵清聽苗太醫最後四個字,惴惴之心放下了。

他怎會奪姚歡之功,指了指屋角:「出主意的,乃這位娘子。」

姚歡已徹底醒透了,忙起身過來,恭恭敬敬地問:「太醫也覺得,這法子甚好?」

苗太醫點頭:「從前,吾大父就擅治火燙傷,不過用的豬皮圍裹。奈何豬皮太厚,裹不緊實。娘子是如何想到這魚皮的?」

姚歡憨憨一笑:「我家是做飯食行的,平日裡炙烤烹煮食材,難免燙傷,有時膏藥備不得,就削一片魚皮裹一裹。昨日見郡王乃袍袖著火,手臂肌膚雖紅腫不堪,所幸並無潰破出血,更像燙傷? 民婦便想了此法。太醫? 現下是否要揭開魚皮,給郡王塗膏藥?」

苗太醫眯了眯眼睛:「膏藥裡也多是豬油麻油? 如今這時節? 鯉魚皮下油脂正厚。郡王睡得踏實,且無發寒熱的跡象? 便先不動魚皮了,揭一次便多一次險。郡王年輕力壯? 皮肉若能自行復原? 便是最佳。」

姚歡心道,這太醫不錯啊,不迂腐,對民間的醫者亦不傲慢。

苗太醫問了一陣姚歡如何製魚皮的法式? 姨母沈馥之與美團送朝食進來了。

「徐娘子和師師娘子昨夜就由蘇公命家中馬車送回去東華門了。這大風波? 折騰到半夜,蘇夫人給我和美團一間廂房,我也睡不著,乾脆把你割下的那些鯉魚肉,都切絲? 做了你從前就說過的魚羹。」

美團等不得沈馥之說完,就笑眯眯贊道:「小蘇學士家的火腿也是香? 昨日做素饅頭的冬筍和蕈子也剩了些,按歡姐兒的方子做出的魚羹? 果然比鴨羹羊湯好喝。」

姚歡曾說起的魚羹做法,來自南宋時的杭州名菜宋嫂魚羹。

將魚肉切絲? 用鹽和蔥薑水醃漬後? 與火腿絲、冬筍絲、蕈子(菇類)絲同煮? 淋米酒和米醋,最後撒上茱萸乾或芫荽裝盆。

魚肉本就易熟,切絲後更是熟得快,所以湯底要先煮火腿絲和冬筍絲。冬筍有草酸,若能先焯一遍水,去了澀味則更好。

這道魚羹,鮮酸、熱辣,冬日做早膳,就著饅頭或炊餅吃,甚佳。

姚歡相信,雖然宋嫂魚羹在後世是南方的正餐湯羹,但對於愛吃酸的開封百姓來講,同樣有葷有素還有醋的宋嫂魚羹,應該能k北方傳統名小吃胡辣湯。

可惜如今玉米還沒進入中國,否則製出玉米澱粉後,調入醃漬魚肉的料中,這鯉魚肉的吃口能更滑嫩。

沈馥之親自給邵清盛了一大碗魚羹,感激道:「邵先生,昨日多虧你眼快手快,將歡兒推得遠了,不然隻怕她也要被火燎到。」

邵清笑笑,納了謝意。

他也為自己高興。

他終於又救了她一次。這麼算來,他與那曾家公子一樣,也是救了她兩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暗戀休止符 本宮不想當皇後 武俠諸天大逃亡 人間有高手 失憶之王 楓武天下 我看直播從不打賞啊 創造神之遊戲 藏珠 神醫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