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鴛鴦五珍膾(1 / 2)

加入書籤

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又加了一句:不得其醬,不食。

膾,就是生肉。

姚歡知道,唐時文人武將拜官時舉行的「燒尾宴」裡,就有刺身拚盤「五生盤」了。牛、羊、熊、鹿、豬,都切成細絲,以蔥芥醬佐之。

雖然東漢時的華佗就在給官員看病時,提出吃生魚片可能令人感染寄生蟲,但唐宋時代,從士大夫到平民,都癡迷於吃膾。姚歡和姨母去蘇迨家做婚宴席麵時,按照地道的開封人習慣準備的鯉魚膾,就極受歡迎。

此刻,酒樓夥計端上「鴛鴦五珍膾」,姚歡細細瞧去,雖都認得,卻贊店家好心思。

五珍,原來分別是,鹿肉,魚肉,蝦肉,蛤蜊,黑蕈子。

鹿肉的色澤與牛肉接近,但更深紅一些,切成薄片後團團圍了,如那胭脂色的牡丹名品「虞姬艷妝」。

魚並非鯉魚或鯇魚,而是鯔魚。鯔魚鱗小肉嫩,被切成極細的絲,與蘿卜絲纏繞在一處,仿如經緯分明的潔白羅帕。

蝦已去頭尾,開背,粉嘟嘟的橫陳於盤中,曙色初現一般,又像菡萏花苞上的一抹秀色。

蛤蜊則帶著花紋悅目的殼兒,一個個都敞著口子,露出月白與鵝黃交融的貝肉,水淋淋的,誘著人吮上去。

黑蕈子就是宋時的野生黑木耳,比現代的厚實,且並不純黑,而是透著深淺不一的褐色? 小朵小朵的。

夥計又擺上一盅熱雞湯? 一碗蒸飯,三碟蘸醬。

「這位娘子一看就是饕餮行家? 會在這十冬臘月裡來蔽店品嘗膾物。不過目下畢竟已到三九? 娘子吃生腥之物前,先飲一碗我們的老薑雞湯暖暖胃吧。這三碟醬呢? 分別是芥末鹽豉醬、蔥蒜薑汁醬、胡麻越醋醬,五珍中除了那生糟蛤蜊外? 旁的四珍都未加過任何佐料? 娘子若嫌淡了,可佐以醬汁。」

姚歡一麵道謝,一麵嘀咕,所以後世開發名著中的菜餚的館子? 很多都不靠譜嘛。譬如搞金庸名著菜的? 那「二十四橋明月夜」用火腿片子燉魚丸也就罷了,「鴛鴦五珍膾」竟是用瑤柱、冬瓜、香菇、豬排骨、鵪鶉蛋之類的食材燉一鍋,與刺身毫無關係,明明是「燴」,而不是「膾」。

倒是眼前這「鴛鴦五珍膾」說得通。

走獸、水族、山珍? 生食作「膾」。

紅、白、粉、黃、褐,五色繽紛? 直如一幅鴛鴦錦。

待那夥計退下,她先吃了半碗雞湯飯? 煞煞肚中飢寒,才開始享用五珍膾。

說實話? 她前世雖也愛好吃生食? 但對於馬肉刺身總有心理陰影? 避而不食。馬這樣更像夥伴的動物,作為人類去食用它們,她實在過不去那一道坎。

鹿在她看來,則更像牛。這鹿肉刺身吃起來,也的確接近生拌牛肉絲的滋味,但氣味更清、肉質更細膩,筋膜結締很少,嚼得久一些還有回甘。

鯔魚絲也不錯,與盤中的蘿卜絲、胡蔥絲混合著,臨些胡麻醋汁,有一種後世「順德撈魚生」的既視感。

最棒的是那生糟蛤蜊。宋人米酒的甜是沖淡寧和的,用來糟嗆水族最佳。姚歡一口氣嘗了好幾個,心道,怪不得蘇軾說「蛤半熟而含酒」,乃人間至美。

姚歡吃得齒頰留香,心滿意足,大半個時辰後才用完這一頓鴛鴦五珍膾。

她結了銀錢,剛走到門口,忽地迎麵撞來兩個婆子,險些讓她踉蹌跌倒。

……

邵清掀開車簾,望著開封城的街景。

送別呂剛後,胡人屬下駕車送他和葉柔回城東。

車行到此,邵清看到自己向掌櫃討得蘇學士字幅的那間小酒肆。

他記得,門前蓋了一層薄雪的酒壇處,就是自己當時駐足的地方。那一日,他抱著「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帛卷,正兀自欣喜,一抬頭,就見到曾府拋錨的馬車上,姚歡認出了他,欲向他打招呼,又有些局促遲疑。

邵清回味著當時情景,嘴角劃過一絲清晰的笑意,並且持久,持久到過了這個街口,笑容還在。

連坐在對麵的葉柔也發現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暗戀休止符 本宮不想當皇後 武俠諸天大逃亡 人間有高手 失憶之王 楓武天下 我看直播從不打賞啊 創造神之遊戲 藏珠 神醫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