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鮮卑輕騎越關山(1 / 2)

加入書籤

「請問牽君,既然您推斷廣寧、寧城、高柳還在烏桓校尉指揮下,未被攻克,鮮卑是怎樣跨過長城進來的?」

牽縣令並未因劉備身著什長鎧甲,便輕視:「這位小哥是?」

祖茂:「忘了介紹,這是大儒盧子乾的弟子,涿縣劉備、字玄德,年方十五,陣殺鮮卑騎兵兩名!」

牽縣令:「玄德真是少年英雄!你不知道。秦朝、前漢修築長城,據此有四五百裡遠。早就已經破舊不堪,荒廢不用啦!」

「長城和邊塞難道不在北麵一、二百裡外麼?」劉備疑惑了。

牽縣令打開地圖:「這就要從前漢、後漢的邊疆方略說起啦!

你們看,這是前漢長城,這是後漢城塞和城牆,前者靠北麵二三百裡,深入草原,可稱外長城,後者依靠燕山山脈而建,可稱內長城。

前漢國力強盛,孝武帝開始,屢次打敗匈奴,漠北之戰,打得匈奴王庭西遷,以至於漠南無王庭。於是在秦長城基礎上,築漢外長城,將漠南雨量最充沛、土地最肥沃的兩三百裡草原、山嶺圈了起來,發動大量的內地百姓戍邊、屯田、放牧,並將將從屬的烏桓部落,南遷至上穀、漁陽、右北平等郡的長城南北駐牧,漢北禦匈奴。

外長城為碎石、夯土所築,經常損壞,並不能完全隔絕胡人大隊騎兵進出,故而在長城內約百米擇高地設置烽燧台,每隔十裡到二十裡一個,平行於長城。一有敵來,就燃起狼煙示警。」

劉備一拍腦袋,尋思真是搞錯了,後世曾經攀登過八達嶺長城,被其雄偉壯麗所震撼,就以為漢代長城也是石基磚砌,也是長城連接烽火台。原來漢長城隻是簡易版,甚至有些沒有烽火台。

其實秦漢長城遠在數百裡外,深入草原二百裡,生產力又極落後於明代,哪裡來的條石,哪裡來的磚頭,哪裡來的燒磚的木材呢?

牽縣令:「一百多裡外,白河兩條支流間,有前漢的女祁縣和後漢的赤城塞,王莽改女祁為祁縣,前漢上穀東部都尉駐紮於此。由東部都尉負責上穀郡東半部200裡外長城,而西部都尉就在寧縣,負責西半部200裡。

從四百多裡外長城邊的造陽,到東部都尉,有約250裡的驛道,每十裡到二十裡,設置一亭,有一高台,以便於沿路點起狼煙示警!」

「如此拒敵於國門之外,以攻代守,壯哉!」劉備琢磨這就是外線防禦戰略。

祖茂:「如此良策,後漢為何廢棄不用?」

牽縣令:「經過王莽之亂和綠林赤眉,到光武復漢,戶口已減半。天下民生凋敝,光武帝認為官吏和軍隊過多,便下旨撤並郡縣、省都尉,外長城也逐漸廢棄啦。

光武帝將烏桓內遷幽州並州緣邊諸郡,為漢偵騎,舊長城更失去了示警的價值。再經過多年風水雨淋,外長城早已不可能起到隔絕內外的作用,也就廢棄不用啦!

取而代之的是內長城:於北麵一兩百裡,借助燕山等山脈,於要隘處設城塞、關隘,駐紮戍邊屯兵,兩翼延伸城牆,以助防禦。內長城相互之間被山嶺分割,實際上並未像外長城那般東西萬裡貫通。

上穀郡,西部都尉並入護烏桓校尉;省東部都尉,祁縣改為鄉,城池尤在,然百年來,日漸殘破,牆高不過丈。祁鄉與其北的赤城塞,具在白水穀道,各駐了一屯百人,以防止鮮卑從小道南下。」

祁縣在今河北赤城縣雕鶚鎮,赤城在祁縣以北,皆是隔絕關內外的要塞。

牽縣說道此處,突然頓住了,手指從下落縣,到祁縣,到赤城,向北沿白河穀道,到獨石口,再到草原:「莫非,莫非!」

祖茂和劉備對視了一眼,皆看出了對方的震驚。

牽縣令急忙手書兩信、蓋印、封好,叫來四個騎士:「你等四人,二人一組,各帶一封信,一組從洋河北岸,一組從洋河南岸,前往沮陽,將此信交於太守大人。

連夜出發,路上小心!」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娛樂大電影時代 帶著龍珠到漫威 我有一座恐怖屋 從流量到巨星 神武帝尊 無限之直麵恐懼 1950香江大亨 絕地氪金 從獵人世界開始的獵人 我隻是個不用奮鬥的小白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