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支邊老人(一)(1 / 2)

加入書籤

中央廣場總共就三棟住宅樓,不但有樓棟長,而且有物業。前後左右的馬路又都是城區主乾道,全部由城管負責,不需要社區管。如果隻論居民,那中央廣場的工作比那些老舊小區要好做。

韓曉武和廣場物業人員聊了一會兒,再跟兩位熱心的阿姨樓上樓下轉了轉,乾脆把創文問卷交給了她們,然後騎上小電驢前往自己的片區巡查。

沒想到剛到蘇建花園大門口,就被兼職網格員老楊攔住了。

「楊叔,你今天不去釣魚,在這兒做什麼?」韓曉武把車停到一邊問。

「小韓,你來得正好。」

老楊顧不上回答,拉著韓曉武擠進人群,指著一位肩背旅行包,手裡還提著一個大包的老人說:「他是從西疆來的,以前是我們安海人,十幾歲就去了西疆,在那邊一呆就是幾十年,這是頭一次回老家。他說他有個親戚住在我們小區,想見一麵,可又說不出名字,也不曉得住幾號樓。回西疆的火車票他都已經買好了,明天一早就走,這一走不一定有機會再回來……」

韓曉武聽出個大概,看著老人用普通話問:「您好,我是社區的小韓,您老貴姓?」

老人連忙接話:「我姓劉,叫劉愛國,我不會說普通話,你跟我說安海話。」

韓曉武很意外,馬上用本地話問:「你在西疆生活了幾十年,還會說安海話?」

「不是我一個人去的,我們安海去了好幾千人,我們那邊有好幾個村都是安海人,平時都說安海話!」

「他是去支邊的,1956年去了一批,我記得後來動員過好幾次,去了好幾批。」一個老人擠進來說。

「一共去了四批!」

回到老家、背包尋親的老人也很激動,掰著手指告訴眾人:「56年是第一批,57年是第二批,59年是第三批,61年是最後一批,前前後後攏共去了**千人。我是第三批去的,滿打滿算,在西疆生活了六十年!」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韓曉武能理解老人此刻的心情,忍不住問:「去了就不能回來?」

「剛到那邊的時候要搞生產,四周全是戈壁灘,連草都看不見幾棵!一到那邊就忙著開荒種田,哪有時間回來?後來都在那邊安家了,拖家帶口的,離得又這麼遠,來回一趟光路上就要十幾天,還要花好多錢,想回也回不來。」

老人放下手提包,拉開拉鏈取出水杯,喝了一口水,接著說:「以前不光交通不方便,通信也不容易,跟老家的人聯係越來越少,後來就聯係不上了。他們不曉得我們那邊的情況,我們也不曉得老家這邊的情況,就這麼漸漸斷了聯係。」

「是啊,那會兒不光交通不好,連寫封信都不曉得能不能收到。」旁邊一個老太情不自禁流下眼淚。

從西疆回來的老者早就老淚縱橫,他抹了一把淚:「我是我們村第一個回來的,本來也不敢回來,因為不曉得老家什麼情況,不曉得老家有沒有人,回來找哪個?」

「那你怎麼會下這個決心的?」韓曉武追問道。

「說起來也巧,安海有個建築隊在我們那邊做工程,建築隊老板聽說有好多安海人在那邊生活了幾十年,就開汽車找到了我們村。看見家鄉人,聽到家鄉話,我們不曉得多高興……」

一想到當時的情景,老人一個勁地擦著眼淚,激動得說不下去了。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歡迎你家來!」

「老哥哥,我們歡迎你。」

……

圍著他的老人全都眼淚紛紛,安慰著,歡迎著。

韓曉武同樣鼻子發酸眼眶發紅,連忙掏出紙巾遞上去。

老人接過紙巾擦了擦,哽咽著說:「村裡年輕人雖然也說安海話,但畢竟都是在那邊生那邊長的,不曾在老家生活過,對老家沒得多大感情。我們不一樣,閒下來就想老家,想回來看看,就托建築隊的老板幫我們打探老家的親戚。

於老板真是個好人啊,不光去看我們,給我們送慰問品,還把我們的事當回事,幫我們打聽。我們走的時候還是大隊、公社,現在好多大隊都沒得了,連鄉都沒得了,我們的娘老子也早都不在了!也難為於老板了,他想盡辦法,幫我找到了我的老表姐。村裡其他人就沒得我這個運氣,一個都不曾聯係到。

我一聽到信兒,就給我的老表姐打電話,老表姐接到電話的時候,都想不起來還有我這個人!跟她說了半天,她才想起來了。我哭,她也哭,兩個人在電話裡頭哭嘎沒得命!曉得老家有人,有電話,有地址,我第二天就去買車票……」

「這麼說你已經見到你表姐了?」

「見到了,她家現在跟我的老家是一個村,以前不是的。我在她家住了四天,找到了好幾個親戚。本來想給我的老父親老母親上墳,燒點紙磕個頭的,可年頭太長,他們也不曉得我的老父親老母親的墳究竟在哪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從鬥羅開始吊打諸天 奧特曼諸天之阿修羅 拯救諸天反派 大夏有妖氣 我家沙漠下麵有個神器市場 藜明破曉 從鬥破開始的萬界簽到 沒有人比我更懂劇情 不會真有人覺得拍電影難吧 暗衛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