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辭差(1 / 2)

加入書籤

宋金議和,簽署得可能是史上最不平等的條約。

大宋王朝承認燕雲是金國的,把整個河北和河東都割讓給大金國,兩國以後以黃河為界。

金人趁機獅子大開口,勒索戰爭賠款:金一千萬錠,銀兩千萬錠,帛一千萬匹,少女一千五百名。

而這還不算金人第一次南下時勒索的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騾各一萬頭匹、駝一千頭、雜色緞一百萬匹、絹帛一百萬匹——大宋王朝得先將上次沒賠付完的戰爭賠款賠完,才能再賠付這次的戰爭賠款。

割地暫且不說。

超巨額的戰爭賠款金額,那可是傾大宋全國之力都拿不出來的,更何況僅僅一座汴梁城?

為了滿足金人的勒索。

趙桓下令打開內藏庫,任由金人索取,以充賠款。

所謂內藏庫,即宋太祖趙匡胤時設置的封椿庫。

趙匡胤活著的時候,對燕雲之地陷於契丹耿耿於懷,但又無力收復,於是將每年結餘錢財置於封椿庫儲存起來,打算等到貨財豐盈之時,用這些錢財贖回燕雲之地,或者用這些錢財來激賞戰士以收復燕雲之地。

趙匡胤為此留有詔誓:後世子孫對這些錢財不得別用。

後來,封椿庫漸漸演變成為內藏庫。

宋真宗對內藏庫有一首禦製詩頌,曰:

五季失圖,玁狁孔熾。藝祖造邦,基以募士。母暢侈心,要遵遺業。予不勝茲,何以成捷。龍虎興昌運,山河鎮國都。龜疇延寶祚,鳳德顯靈符。道盛堯谘嶽,功高禹會塗。九重方執象,萬裡定寰區。

這首詩頌共七十二個字,每一字為一庫之號。

如此便有七十二座倉庫。

而每座倉庫,皆充滿盈溢。

七十二座倉庫裡麵是大宋王朝積累了一百六十七年的金銀錦綺與各種寶貨。

趙桓安排吳開與莫儔二人,引領金史蕭慶等入庫核查。

蕭慶從「五季失圖」開始按順序逐庫查看。

當看完「玁狁孔熾」後,蕭慶決定停止查看,因為內藏庫中的寶物實在是太多了,他不敢再多看。

蕭慶當即騎馬回去,向完顏宗翰做了匯報。

完顏宗翰於是重新派人來將內藏庫諸庫全部貼上封條,予以封閉。

在這之後,趙桓派開封府組織了幾十萬民夫,天天幫金人運送物資。

親眼看到這一過程的韓擎,表麵上神色同別人一樣麻木,暗地裡都快把自己的牙咬碎了!

金人又提出,要將蔡京、童貫、王黼、張孝純、蔡靖、李嗣本等二十餘家家屬,以及李綱、吳敏、徐處仁、陳遘、劉鞈、折可久、折可求等人,送交給他們。

趙桓也點頭答應,並命開封府負責具體辦理。

王時雍得了趙桓的命令之後,感到很難辦,他向蕭慶具實以告:「有的人已貶到南方,有的人不在京城,很難找全。」

蕭慶說:「將現在在汴梁城中的人逐次發遣至我營即可。」

王時雍於是派人先將蔡京等在京家屬拘留,不論年齡大小,一律用繩索捆綁起來,列於府衙廊廡之內,然後再分批遣送到金營去。

有些人留在廊廡內一兩天,都不遣送,也不給飲食,不安排住處。

這些人飢寒交迫,啼飢號寒之聲,朝夕不絕。

去開封府辦事的韓擎,實在是看不過去了,便偷偷給他們塞了些自己部下隨身帶的炊餅,他們就著雪水吃下去才得以充飢抗寒吊命。

與此同時,中書侍郎陳過庭率文武官員各二十名作為割地使匆匆來到城外向金人報到。

然而,金人似乎還沒做好接收土地的準備,完顏宗翰令他們先留在軍中等候。

金人很快又開始逼迫趙桓君臣繳納金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顧先生每天都在撒狗糧 身為過氣明星的我再次爆紅了 震顫星空 我的精靈使是美少女 我沒想當康熙呀 凶棺 失落的書 不搞事的修仙者 影視穿之隨心所欲 仁者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