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一次深入的交流(1 / 2)

加入書籤

何雨默知道,1950年的時候,當時華國雖然也有有機肥,但是數量極少,對於整個龐大的國家來說,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別說1950年了,一直到改革開放前夕,化肥仍舊是一種非常緊俏的物資,根本沒有辦法滿足全國農民的種植需求。

這種情況,一直要到改革開放之後,才得以好轉!

至於現在的農民他們種莊稼,幾乎上都在用糞便、草木灰等有機肥!

可是就算是糞便、草木灰等有機肥,數量也是極其短缺的,根本不夠用。

現在的人或許根本沒有辦法想象,如今被大家極度嫌棄的糞便,在當時的農民眼中,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香餑餑」。

當時因為缺少糞便,一些農民甚至跑去城市的公共廁所偷糞,有人甚至為了搶糞而大打出手!後來為了避免這種事情再次發生,公共廁所甚至開始上鎖,並且還印發了一種特殊的票據--糞票。

由此可見,當時的肥料有多緊俏了!

「那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趙先生立馬問道。

何雨默繼續說道:「我知道其實給農作物施肥,除了使用糞便、草木灰等有機肥之外,還有一種肥料,叫做復合肥。」

「糞便、草木灰這些有機肥產量基本上是固定的,根本沒有辦法量產,但是復合肥就不同了。」

「它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肥料,裡麵包含了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

「它不僅可以量產,而且比有機肥的養分含量高,肥效快而長,更加利於糧食的增產。」

「復合肥嗎?這我也聽說過,聽說歐洲那邊的農民很多都在用,之前咱們也派人專門研究過這個復合肥,但是它的生產工藝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以咱們國家目前的工業水平,根本沒有辦法製造出能夠生產出這些復合肥的機器來。」

趙先生說的一點沒錯,別看隻是一個小小的化肥,但是它的整個生產過程,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華國極度落後的工業水平限製了化肥的生產,以至於在歷史上,一直到一九七幾年的時候,華國的化肥生產技術,才能勉強達到米國四十年代的水平。

而且根據統計數據,1972年,華國的化肥有55%左右需要依賴進口才能滿足需要。

所以後來華國甚至將化肥列為戰略資源,決定要舉全國之力來提高化肥的生產量,迫不得已,動用了對於當時來說極其寶貴的外匯,來進口生產化肥的設備,當時說是藥要在3至5年內,從國外引進價值43億美元的成套大型化肥設備以及技術。

43億美元,對於當時的華國來說,絕對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了!

可是即便花費了如此巨大的代價,當時每噸氮肥的生產能耗仍然較高,通俗一點說,生產的化肥很貴,對於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但是也沒辦法,雖然你拿出了大把的外匯,但是人家是不可能把最先進的設備以及技術賣給你的!

70年代尚且如此,更別提現在了,這會兒甚至都沒有這麼多錢專門去買這些設備。

「是的,這也就是我要提到的第二點,就是關於咱們國家的工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自殺第99次,係統求我拯救世界 穿越後我成了難民 綜影視:大小姐她懟翻世界!! 第九個季節 朱顏傾世:庶妃鬥邪王 長風醉竹 少奶奶!少爺又被你氣進醫院了 末世,我有一扇任意門 剖腹慘死後,改嫁權傾朝野攝政王 原神:假裝失憶的我被仙子撿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