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 群芳宴32(1 / 2)

加入書籤

事實也正如蘭時與裴景序所大膽猜測的那般,係統接下來的話肯定了他們的想法。

【總之啦,就是原本這是一串很長的句子,主要分了兩個相關的部分,但這個考官他把兩個部分各自拿出了半句拚在一起,讓人乍一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在實際的解讀上這兩個半句毫無關聯,甚至拚在一起還會讓人產生錯誤乃至混亂的理解。】

【那位考官最喜歡最推崇一版比較小眾的《大學》注解,最開始是因為他發現了這一版注解裡著書人有某個觀點十分和他的心意,然後越讀越沉迷,慢慢就潛移默化地全盤接受了著書人在書裡所表達的所有觀點想法。】

【那版《大學》注解裡對考題出處的兩句原文給出的釋義和市麵上大眾認可的版本存在一些偏差,和考題提取出兩個半句組合形成的直觀釋義貼近。】

【考官認同那一版的釋義,心裡也不覺得自己隻給出兩個半句的組合會不會讓考生們出現理解謬誤,反而還為自己沒有采用那麼冗長的原文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學富五車懂得變通腦筋靈活不死板。】

係統的聲音裡透露出了明顯的無語意味,而蘭時卻對那一句「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所有觀點想法」十分在意。

係統三兩句便說完了那位「人不如鳥君」的思想被影響掌控的全過程,說得輕鬆又簡單,但蘭時卻隻感覺有股莫名的寒意自腳底升騰而起,叫她背脊發涼。

歷朝歷代為什麼一貫施行愚民之策?

因為隻有「愚民」才不會去思考去探究。

隻有「愚民」才會對天子的權威與深信不疑。

隻有「愚民」才會安然地被統治、被剝削而生不起反抗的心思。

但凡多讀一些書、多開闊一些眼界、多通曉一些道理,就會多起一些探究之心,於高高在上的統治者而言,便也越難掌控。

千百年來,從一開始的「君權神授」以至高的神權為枷鎖束縛震懾萬民,告訴他們庶民隻能是庶民。

到後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怒號響徹天際,階級的枷鎖開始崩裂,於是君王貴戚開始打著「選賢舉能」的旗號,重新粉飾打造更潛移默化的桎梏。

自軍功論爵至君王征聘公府州郡辟除,從家世至上的選官製到注重才學品行的科舉製,一次次的更迭改變,不過是一次次針對性的安撫罷了。

朝廷鼓吹忠君愛國,推崇「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風尚,將那部分「愚弄」不了的黎庶逐步蠶食洗腦。

一開始,他們隻是為有科舉這一條改換門庭的道路而欣喜並投身其中,待到嘗到了甜頭,因此獲利的那批人就會是其最狂熱的擁躉、最忠實的踐行維護者。

此之「人不如鳥君」逐漸沉淪著書人筆下文字並納其所思所想為己,與彼之科舉逐步馴化那些「開智」的「愚民」之行又有何異呢?

——不對,是有差異的。

謬誤的思想隻會引人入歧途,而相對公正的科舉選官給了千千萬萬的普通黎庶一個改天換命雞犬升天的機會。

但身為勛爵貴胄世代名門出身的既得利益者,蘭時則自然而然地關注到了若是大鄴科舉規定采用統一版本的經義,其中能得利之巨與其推行之艱。

當權者可以在經義的注解中加入自己的思想,通過多年的潛移默化來引導、塑造學子們成為自己需要的人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穿成萬人嫌主播,非遺大佬爆火了 我成帝後睡了一覺,沒想到回來了 毒舌男主和他的病嬌小狐狸 崩鐵:一切從貝洛伯格開始 葬花傳說 學霸的孟德病犯了 快穿:瘋批反派求貼貼 異能覺醒之始因 安靜的美味人生 哥布林?不,第七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