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回 飯生了(1 / 2)

加入書籤

由土灶支著大圓鐵鍋,下麵燒木柴燜出來的大米飯,在米飯的最下麵會形成與鍋形狀一致的飯鍋巴。

隻要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這飯鍋巴便黃澄澄的,吃在口中又香又脆,無論是乾嚼或是泡湯,皆是極美味的。

丁氏方才所言的「飯根子」,說的便是這飯鍋巴。

家中有老人去了,習俗一貫如此,飯可盡吃,「飯根子」卻半分動不得,便是盛飯之時也需小心翼翼,不可戳破分毫。

須得圓圓滿滿的留下,一絲不苟的鏟出,再放到羅篩上曬的脆崩崩的,留著主家日後燙粥吃。

這「飯根子」便算是保住了,也是保住了主家的根基,也隻有有了根,往後才能長出更多更好的果子來呢。

其實這個說法便是指望著去了的人能夠保佑家中財源廣進,諸事順遂。

雲嬌卻不以為然,倘若自己不動手,還指望著家中的祖宗從天下給你扔下餡兒餅來?

不過大淵朝習俗一貫如此,從王侯將相到平民百姓,皆是一般做法,吃「倒頭飯」留下「飯根子」也已是約定俗成之舉,若是誰壞了旁人家的「飯根子」,那幾乎等同於殺父之仇。

便是極為清貧的人家,吃「倒頭飯」也講究這一條,哪怕是到外頭去借,也要借些米回來,就著玉米渣子野菜之類的,煮成一鍋「寒子飯」,為的也是留下一個「飯根子」,取個好兆頭。

「姑奶奶,這飯生著哩!還得煮煮。」

耳邊傳來一道奶聲奶氣的聲音。

大淵朝民間對於宴席之事,倒也不大區分男女席麵,夫婦是可以坐在一道的。

眼下也不過是在內席與外席之間隨意拉了一道簾子,實則外麵情形,抬眼可見。

若是在帝京,這般自是萬萬不可。

雲嬌也不當回事,左右她年紀也還小,姨娘與姨母們皆在,她也不必估計那許多。

像姨姐姐吉雅茹,便被四姨母拘在後院隨意吃些,不讓她出來拋頭露麵。

雲嬌順著那聲音瞧了過去,便見餘氏懷中抱著個小娃娃,想是她孫子。

那娃娃留著個壽桃頭,雖是單眼皮,眼睛卻也不小,清亮清亮的,瞧著倒挺可愛,可惜鼻子下頭兩溜清鼻涕掛著實在不大美。

雲嬌瞧了一眼便收回眼神,這倒不怪孩子邋遢,怪就怪帶孩子的大人邋遢。

丁氏聽聞那小娃娃所言,不僅不曾變臉,反倒十分開懷,一張老臉霎時便笑開了花,那模樣如同撿了金子一般。

這飯是她特意安排的。

早年間坊間流傳,有一戶人家老人去了,家中也做「倒頭飯」,卻遇上了一件怪事,便是這米飯在鍋中無論如何也煮不熟。

眾人皆是百思不得其解。

不出半年,這戶原本尋常的人家便開始走鴻運了,做官的做官,發財的發財,做什的都一帆風順,毫無波折。

後來有個機靈的一拍大腿想起來了:「怪道他家老爺子去時那『倒頭飯』無論如何也煮不熟,這是『飯生了』,便是『翻身了』!是他家老爺子在天上保佑呢!」

這話一傳十十傳百,便逐漸傳開了。

如今已是演變成誰家煮「倒頭飯」煮出了生飯,那便是得了極好的兆頭,雖不至人盡皆知,但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總是要談論一陣的。

丁氏圖的便是這個好兆頭,讓人在煮飯之時米多水少,先用猛火,待鍋中一開便掀開鍋蓋。

這時灶台下麵改用文火,細細烤出飯鍋巴,可那飯卻是如何也熟不了的。

如此,「飯根子」也有了,也「翻身了」,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修羅殺道 衙內 北涼質子 我開發了一個武俠世界 從古風歌手到幕後大佬 三國毀滅者 我能復製諸天萬物 靈氣復蘇之超凡領主 北鬥貪狼 從不滅神體開始神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