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民間信仰(1 / 2)

加入書籤

狐善算的印象,強調著狐文化中的一個古老特質——狐為「智獸」。這在清代狐仙崇拜的背景中或許包含著新的意義,即對狐仙的敬畏。因此,當術士麵對真正的狐仙的時候,便往往顯得無能,連敕勒術也失靈無驗。

然而,得道狐仙終歸還是少數,術士總還是狐精的敵人。大凡鬥爭中,狐妖若處於邪惡一方則總被術士製服,這是古人反復強調的邪不克正、正可製邪的道理。

三、畏神靈

清人雖敬狐仙,但狐仙一直以來都不入祀典,算是淫祀或妖仙。因此,當清人的崇拜對象中還有其他天神地祇時,狐仙的權威性質便遇到嚴重挑戰,甚至不得不屈居其下而受管製。於是,由此便衍生出狐畏神靈之說。

在民間信仰中,神靈掌管人妖鬼神四界,是天地幽冥間的主宰者、執法者,旨在維持一個秩序化的世界。

這秩序當然是封建秩序,所以不隻是犯上作亂者、禍人作祟者會受到監督懲治,就連不害人,隻是想追求男歡女愛的妖鬼們也會因乾犯了天律(即封建刑律的天命化)而獲罪受罰。

天律高於一切,是懸在一切妖鬼頭上的寶劍,所以狐妖自然畏懼神靈,時刻想著「避其稽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〇說,狐「小賞罰統於其長,大賞罰則地界鬼神鑑察之」。

「統於其長」的「長」便是狐總管、狐判官,再往上便是狐祖師,至於「地界鬼神」,大致有:

城隍

城隍神是州縣的冥神和保護神,屬於道教神係統。據南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八言,三國吳赤烏二年已建蕪湖城隍祠,但未見文獻記載。

城隍見於文獻的最早記載是《北齊書》「慕容傳」。

《北齊書》「慕容傳」載:「城(郢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

唐代城隍信仰有了很大發展,許多州郡建有城隍廟。張九齡、張說、李陽冰、許遠、韓愈、杜牧、李商隱、曲信陵等都有祭城隍文,杜甫、羊士諤有賽城隍詩,李德裕在成都建城隍廟。

在小說筆記中,唐·戴孚《廣異記》亦記載過開元中滑州刺史韋秀莊見「城隍之主」的故事,唐《報應錄》也有鬼使執符牒,奉城隍神命來追洪州司馬王簡易的故事。

五代時期城隍神封王,北宋·王欽若《冊府元龜》卷三四載,後唐末帝清泰元年杭州城隍神改封「順義保寧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城王」,越州城隍神封「興德保闉​​王」;後漢隱帝乾祐三年,以蒙州城隍神為「靈感王」。

宋代城隍信仰得到極大發展,城隍廟遍布天下,城隍神列入祀典。 《宋史》「禮誌八·諸神祠」中便有城隍,並有封賜。

南宋·趙與時《賓退錄》雲:「今其祠幾遍天下,朝家或錫廟額,或頒封爵。未命者,或襲鄰郡之稱,或承流俗所傳,郡異而縣不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山海妖師 折凰 西遊:我三葬死了就無敵 震驚!炮灰女配花影帝的錢來續命 我與魔鬼做交易 魔法少女拯救世界 獸族智力覺醒 穿越之魔法紀元 穿越之回爐重造? 修仙:我的美食長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