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 定難軍的選擇(1 / 2)

加入書籤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雖然天子不在,不過朝廷上已經十分熱鬧,範質,閭丘仲卿,魏仁浦,盧多遜,李昉,竇儀,李昉,蕭儼,張自,等重臣率百官上表,恭賀皇後,稱贊天子文成武德。

隨後由皇後率領,在禁軍護衛之下,百官出汴梁祭拜天地,又祭拜了宗族祠堂,告知前線取勝的消息。

全國上下都是一片歡喜之中,這些天來,街頭巷尾到處都在討論前線的大勝,不停有人打聽北方的消息,誰稍微知道點內幕的都會被圍著問半天。

各種傳言五花八門,各種版本的故事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離譜,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比如根據一些皇城樞密院傳出的零星消息,早已經有人開始講楊業李繼隆炮轟遼國大將,天子禦駕親征,身先士卒大破三十萬遼軍於北口,林仁肇陣斬大將,擒獲高勛之類的故事。

當然也有史皇帝說什麼讓三軍做媒,搶遼國皇後之類的花邊新聞。不過這些事大家雖然感興趣,不過都是私下討論,以免壞了官家英明神武的形象,還有不少人則在討論戰事的時候直接把這些事略過了,反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大家見怪不怪。

勝利的鼓舞及大,曾經北方的強敵被清掃,曾經攻入大梁的遼國被剪滅,這樣的功績讓史皇帝威望打到空前,對天下的鼓舞,對人心士氣的激勵,對朝廷信心的增強都是空前的,連之前滅南唐也不能比。

此時全國上下都陷入歡騰,幾乎家家慶祝,人人傳揚,全國上下實現空前團結。

國內的歡欣鼓舞自不用說,對國外的威懾十分巨大,高麗和大理急急忙忙派來使者,帶著珍寶金銀來祝賀中秋佳節,回鶻和吐蕃也派來使者,隻不過吐蕃諸部比較分散,沒有統一使者,都是來朝拜示好。

這些自不用說,此前已經有不少使者來大梁。

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引起朝廷重視的還是河西的定難軍節度使李光睿於八月中旬上表,說他願意帶著家人入朝為官,同時請朝廷另外指派定難軍節度使。

這件事是朝廷最為重視的,影響十分巨大,連朝堂上也一時不知道如何處理。

因為定難軍鎮夏州,領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地理位置重要,是黨項人的地盤,實力不容小覷,就算曾經秦朝不斷削藩,廢除很多節度使,也一直沒有東定難節度使。

唐僖宗時黃巢作亂,唐朝官軍根本無力應對,因黨項人李思恭平定叛軍出力很大,加任李思恭為太子太傅,晉爵為夏國公,賜姓李,拜夏州節度使。

自那之後,那片地方一直成了黨項人的地盤,雖然表麵上依舊無論中原誰稱帝他們都臣服,可其實就和很多節度使一樣是獨立一方,他們現在突然這樣上書,一時間搞不清楚是試探還是真心實意。

朝廷中各種說法都有,樞密使閭丘仲卿的判斷是黨項人怕了。

因為過去朝廷不去管他們,允許他們獨立的原因除去民族不同,地方遙遠之外,還因為朝廷希望他們保持獨立,自己招兵買馬,抵禦遼國,相當於為國守邊換取獨立性。

可現在遼國慘敗,遼國國主被俘,朝廷對他們的依靠消失了,如果要騰出手收拾他們,也沒有了北方強大遼國的保護。

這樣一來,定難軍是徹底慌了,所以才趕快提出要入朝。

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認為黨項李氏是在試探朝廷的態度,如果太過激烈不加安撫會引起他們的不安以致邊亂,畢竟雖然大軍已攻占上京,但還有接近四萬人在東線封鎖遼東。

主力大戰之後也需要休整,暫時不能得罪黨項人,應該對他們加以安撫。

兩種意見各有說法,不過這次討論卻沒那麼激烈,畢竟大家心裡都對北麵的勝利歡暢不已。

最終大家覺得還是交給官家定奪,派人去幽州問決定。

到了現在,大家似乎有一種墨守成規的默契,大事都聽從官家的意見。

英明神武,睿智明的官家來決斷,大家都是服的,無論他最終支持哪一邊。

九月,當史皇帝率大軍諸將回到幽州時,當地官員已出城十五裡等候,在驛站亭子中準備了接風洗塵的酒。

之後大軍在城外駐紮,史皇帝則率親兵入城,入城之前,他猶豫了一下,有些尷尬的對騎馬跟在她身後的蕭綽說:「你先去跟你母親住,過兩天我再來找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神話霸主時代 重生後從網紅到娛樂圈神豪 鬥羅之體術成神 NBA之最強後衛 天道世界養成記 我是孫悟空的靈魂碎片 全球輪回:隻有我知道劇情 我是教會守墓人 星夜不歸人 港島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