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 甘州之戰(下)+西域聯橫+南征(7000字,求票)(1 / 2)

加入書籤

到第五天,回鶻大軍甚至因為傷亡太多而怯戰,居然一整天不敢發起進攻,耽擱一天。

兩千火槍兵帶來沉重的傷亡已經讓回鶻大軍畏懼,到第六天他們隻能通過殺自己人的方式威懾軍隊繼續攻城,不過依舊不奏效,沒有攻下城池。

很快,他們將後悔於一天的耽擱,明白什麼叫分秒必爭,什麼叫兵貴神速。

到了第八天,甘州城依舊固若金湯,而回鶻可汗也沒機會。

當天下午,李繼隆主力大軍回援,正在攻城的回鶻大軍發現身後旌旗蔽日馬蹄聲震天,軍心大亂。

秦軍則在炮擊後開始進攻。

第一波攻勢就輕易攻入回鶻大營,一舉使得回鶻大軍陣線出現整體性的崩潰,城中守軍也紛紛出城,回營火槍兵組成線列,兩營騎兵在右掩護夾擊回鶻大軍。

亂軍之中連回鶻可汗也被秦軍一個軍校擒獲。

腹背受敵的回鶻大軍隨後潰散,秦軍追殺,俘斬兩萬餘人,成為整個河西戰爭中最大的轉折點,也是戰果最大的一場戰役。

經此一戰,甘州回鶻青壯大多被殺,主力損失慘重,河西最強最團結的甘州回鶻實力急劇衰落,從此再沒人能在河西走廊與秦軍爭鋒。

襲擾的敵人還有,可這種零星抵抗卻已經無法影響大局了,也無法影響秦軍的進軍。

而以三千人困守甘州,阻擋五萬回鶻大軍,還殺傷很多的火槍兵聲震西北,趙匡胤也立下大功。

隨後大軍毫無阻礙的繼續向西,一路上除去零星抵抗再沒什麼阻礙,沿途聚落和城市都紛紛獻城投降,一路上沒打什麼戰就已到瓜州。

秦軍在東麵奮戰時,歸義軍也在曹延恭帶領下收復周邊失地,隨後在瓜州迎接秦軍入城,兩軍完成會師,意味著河西走廊徹底打通。

自此歷經一年多的河西之戰落下帷幕,後續機要司的工匠也開始沿途修建起蓮花堡,牢牢控製河西走廊。

隨後大軍往西進軍,控製陽關和玉門關,分別扼守天山南北兩麵通路,西域諸國震動。

整個河西戰爭基本落下帷幕,所有戰略目標達成。

數萬中原大軍擊敗吐蕃人,甘州回鶻到達玉門關後,西域也很快得到了消息,十幾天後,天山南麓的於闐國以及占據西域東部的西州回鶻勢力都紛紛派出使者求見。

其實西州回鶻可汗曾在十多年前派遣高僧法淵向史皇帝敬獻佛牙、琉璃器、琥珀盞等珍寶,之後也不斷進貢,與中原聯係還算密切。隻是當時史皇帝忙著打仗,道路也不通,就應付了事,沒有重視。

如今他們的使者來見,連忙又說起當初的事情已示友好,同時表示願以中原大國為宗。

想必甘州回鶻,吐蕃諸部一年多被全部掃清的還是給了西域一些震撼的,又讓他們想起了從東方來的恐懼。

李繼隆等隻是做了模湖的答復,暫時安撫他們,對西域的戰略如何安排,是攻是守,是肅清萬裡還是安撫羈縻,還需要史皇帝拍板。

而另外一麵於闐國來的使者就姿態低很多,不但帶來很多貢品,還直接表示願意成為中原大國附屬國。

一開始李繼隆等人還不理解,為什麼於闐國姿態怎麼低下。

經過打聽詢問才得知因為此時於闐國也是危在旦夕。

大約二十年前年,西域西部的喀喇汗王國木薩汗宣布***教為國教,信奉佛教的於闐國和信奉***教的喀喇汗王朝之間爆發了持續至今二十年的宗教戰爭。

戰爭初期,於闐國占據優勢,打退喀喇汗王朝進攻後揮師西進,曾一度攻占疏勒(喀什噶爾)。

雖然在穆斯林援軍的支援下,喀喇汗王朝奪回疏勒,但也沒有扭轉戰局,其可汗本人也死於與於闐的戰爭之中。

可隨著時間推移,戰爭持續二十多年後,於闐國逐漸不支,因為他們地小民寡,即便能打也經不住西麵廣大地域上穆斯林聯軍長久消耗,所以急切的想要尋求援助。

對此李繼隆也沒私下做出保證,而是告訴來使,這件事必須請示天子之後再做決斷,如果天子首懇他們就能得到秦朝大軍的保護。

之後李繼隆也以數萬大軍駐紮陽關玉們等地,派出使者要求西域各國前去中原朝見。

而這場大勝,對於史皇帝來說也是及時雨,當年十月初八,當李繼隆獻回鶻可汗夜落紇·密禮遏於宣德門時萬人空巷,數不清的百娃和文武官員悉數到場圍觀。

當著所有人的麵,史皇帝再次宣示自已的權威,向天下人證明自已的英明和正確。朝中的很多爭論也可以落下帷幕,隨後回鶻可汗也被送到汴水河畔收集。

隨著河西的大勝,所有的事情迎刃而解,至少表麵有政通人合,文昭武穆,各得其所。

史皇帝的改革也毫無懸念的推行下去。史皇帝很高興,把原本從李處耘身上革去的爵職加封給他兒子李繼隆。

大多數的反對聲音都平息下去後,新稅法也在中原成功推行,阻力已經沒有,中原的稅收在當年就提高了五成,而普通百姓負擔卻大大減輕。

隨著財政的充裕,更多的事情可以大展拳腳了。

隻不過在名聲上,史皇帝並沒有好轉多少,因為掌握大量話語權的都是勛貴豪門,不過史皇帝也不在乎了。

當年李家的貴妃也懷孕,當年接連有皇子公主誕生,史皇帝的精力還在另外的事上。

河西大捷之後,史皇帝征發關中,巴蜀,關東百姓以填河西,同時把堡壘線修到河西去。

關於移民的條件,史皇帝也出台了國家政策,任何往河西移民的百姓都將得到國家的補助,雖然不多但足夠暫時安家落戶,同時將大量的罪犯發配河西,去進行勞動改造,同時增加勞動力,還有大量回鶻俘虜可以作為勞力使用。

河西的開發是一項長久的工程,由於唐朝荒廢之後無人經營,而吐蕃、回鶻的經營水平不高,以至於如今河西走廊上很多城池烽燧已經荒廢。

好在西漢長城自河西走廊一直延伸到後世羅布泊,經過修繕之後還能繼續使用,這不隻是一條防禦線,還是郵政係統,有眾多關隘,烽火台。

河西是一項大工程,隻能慢慢進行。

史皇帝以董遵誨為瓜州防禦使,河西兵馬都監,坐鎮河西走廊,總領兵馬。

……

關於於闐國的請求,史皇帝和宰輔們商議之後也同意了,因為推行心稅法後,就是按地納稅,錢糧充足了,史皇帝就可以不斷往河西陸續增兵。

而中原百姓願去酉域的不多,想控製和統冶西域隻能因地製宜,以夷製夷。

秦早在於闐國的請求下派兵進入於闐,保護附屬國。

這隻是一個理由,其實史皇帝的目的在於遏製喀喇汗國的壯大。

而另外一股勢力中原稱為西州回鶻對中原則沒有什麼敵意,史皇帝也沒有遏製他們的意思。

與甘州回鶻不同,西州回鶻自稱「大福大回鶻國」,是半耕半牧的習慣,他們的製度都是按照唐朝三省六部製來的,使用的官方文字,官印上都是漢字。

曾多次向遼國進貢,也多次向後周,大秦進貢。

幾年前去大秦進貢時在用漢文的文書中自稱是史皇帝的「西州外甥」,才有了中原對他們西州回鶻的稱呼。

是非常傾向中原的勢力,占據後世新疆東部大部分區域,所以史皇帝乾脆派人持印信去高昌城冊封其為秦朝高昌王,西州節度使。

但對占據後世新疆西部以及中亞部分地區的黑汗(喀喇汗國)勢力對東麵就沒有那麼友好了,而且史皇帝已經明確提出要保護於闐國,就是為了遏製喀喇汗國的勢力。

隨著中央財政的充裕,不斷有秦軍士兵進入於闐國「維和」,陸續的增兵幾年都沒有停下。

接下來幾年,河西的經營沒有停下,史皇帝的新政推行也沒有停下。

康定十三年,潢州發生邊患,不過很快平息。河西那邊董遵誨回報,三月和六月有兩次戰俘叛亂,規模不大,他們殺了二十六人,很快被平定。

蓮花堡經過兩三年已經修到玉門關,沿途的漢代長城已經修繕得差不多了,可以大體投入使用,陽關,玉門關以西各勢力、王國紛紛派使者入大梁朝見。

當年九月,還發生一件大事,大理國派來使者請求內附,成為秦國附屬國。

史皇帝召集宰輔商議,眾人都覺得是大理國內部族林立,勢力眾多,想利用秦朝威望鎮壓。

十多年前大理國主段思聰卒,如今的大理國主段素順繼位。同年,大理東部就發生邊亂,延眾鎮長宗奇、求州首領代連弄兔造反,攻陷糜乃等三邑。

是段素順派都統、長皇叔、布燮段子標,都監三軍、禮樂爽、長駙馬、布燮段彥貞等統軍平定邊寨,誅代連弄兔等,同時討伐了郎羽、阿房、田洞。之後又會集三十七部首領在石城(曲靖)會盟、頒賞,才平息下去。

西南之地山高水長,崇山峻嶺也不嶺南那樣的小山丘陵,是動輒數十數百裡,連綿不絕,高聳入雲的大山,導致交通不便,溝通困難,所以山頭林立,勢力眾多。

獨特的環境也造就那一帶地方觀念很重,士兵在平原作戰中或許不行,可在山地戰上卻歷來戰績彪炳。

不過這一地方在歷史上大多數時候也因為地理上的隔絕卻很難團結一致,所以即便段氏統治了大理國,卻不能完全壓製周邊勢力。

它的稱臣史皇帝在心裡仔細想過,無非兩個目的。

一來是真怕了,這些年秦朝南征北戰威名赫赫,成為附屬國能夠保證自身的安全。

二來是段氏想借助中原王朝威勢來震懾國內勢力,一旦大理國成為秦朝附屬國,國內勢力想要跟國主叫板就要掂量點了,那同時也是與朝廷叫板,與大秦叫板。段氏是想借助天子的威名鞏固自己的統治。

這事歷史上也發生過,大理段氏也曾向北宋王朝請求內附,北宋拒絕了,他們覺得段氏是想利用他們的威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神話霸主時代 重生後從網紅到娛樂圈神豪 鬥羅之體術成神 NBA之最強後衛 天道世界養成記 我是孫悟空的靈魂碎片 全球輪回:隻有我知道劇情 我是教會守墓人 星夜不歸人 港島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