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大爺爺的山稔子(求訂閱)(1 / 2)

加入書籤

這話聽了可真是來氣。

劉青山把包到一半的粽子往裝著糯米的盆裡一扔,說道:「你這麼會,那你來試試。」

「嗬,試試就試試,誰怕誰啊。」劉遠河說著,還真找來了一張凳子,有模有樣的包起粽子來了。而且,包出來的粽子的樣子居然還挺好看的。

吳翠梅見兒子一臉不服氣的樣子,笑道:「別看你爸沒什麼本事,可當初你還小的時候,我要帶你,這包粽子做糍粑的活兒可都是你爸做的。你爸雖然不怎麼聰明也沒本事,可不也把你養這麼大,所以啊,你不能總是瞧不起你爸。」

劉青山笑道:「媽,我沒瞧不起誰,我有時候生氣是因為覺得我爸太老頑固了點。」

劉遠河皺起眉頭:「我哪裡頑固了,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那是因為你白吃。」

「你才白癡呢。」

父子兩人一邊包著粽子,一邊有一句沒一句的吵了起來。

另一邊,小芳也在準備包粽子。

她先把昨天從山裡砍回來的芭蕉葉撕開,撕成跟箬葉差不多大小,然後煮一大鍋水,等水開了,再把芭蕉葉放進去焯水,直到降溫的水再次燒開就把芭蕉葉撈出來放在冷水裡冷卻。

之後就開始包粽子。

粽子糍粑什麼的,都是她從小做到大的活兒,所以不管是用箬葉也好,芭蕉葉也罷,她都能信手拈來。

奶奶看到她準備了不少的糯米,便說道:「小芳啊,你包這麼多粽子,估計要吃到七月十五了。」

小芳笑道:「怎麼會呢?才二十幾斤米,也就一百根粽子不到。到時候給譚爺爺他們送一些去,也剩不了多少了。」

聽著孫女的話,奶奶十分心疼的皺起了眉頭:「你今年種了這麼多芋頭,已經夠辛苦的了,要不今年就別送了吧,咱少包一點粽子。」

小芳搖頭,很是認真的說道:「那怎麼行?我不送,他們就吃不到粽子了。」

麵對固執的孫女,奶奶也隻能無奈的嘆氣。

第二天一早,端午節到了,劉青山用粽子在自家神台供奉好祖先之後,吃了早餐,就開車去大奶奶家裡。

他打算把大奶奶接到家裡來過節,這樣她也就不會冷冷清清的了。

不過,到了外村的時候,正好遇到盧大傻跟一個陌生的中年女人走在路上,兩人有說有笑的,看起來很是親密。

八卦的劉青山趕忙,將腦袋伸出車窗看著滿麵春風的譚大傻調侃道:「哎呀,大傻叔,幾日不見,你怎麼好像年輕了許多?」

見是青山,譚大傻憨憨直笑:「是你心情好,所以看誰都年輕了吧。」

「哎呀,不得了啊,說話都變得油腔滑調的了。」

譚大傻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那個,青山,這個是我」

他看了看身邊的婦女,麵色微紅的說道:「是我對象。」

「什麼對象,女朋友就女朋與嘛,別整那麼老套的詞了。」劉青山看向譚大傻旁邊的婦女,熱情的打招呼,「那我是不是該喊你嬸嬸了?」

女人倒是不羞澀,直勾勾的盯著英俊的劉青山看:「你喜歡就行,叫什麼都可以。」

劉青山上下打量女人一番,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點了點頭:「那行,我先不跟你們說了,我先走了。」

開車離去之後,劉青山還是忍不住從後視鏡看了幾眼走在譚大傻身邊的女人。

這女人看起來四十歲不到,而且皮膚白皙,不像是下地乾活的女人。而且,她的臉上身上還有幾分異於農村女人的精致。總之,看起來怪怪的。

不過,一心想著去接大奶奶,他也沒多想。

到了大奶奶家裡,劉青山還沒開口,就先被大奶奶家桌子上的粽子吸引了目光。

不是竹葉粽子,是芭蕉葉粽子。

「大奶奶,這粽子是你包的嗎?」劉青山拿起一根粽子仔細端詳起來。

嘿,包得還挺工整的,一看就知道手藝不淺。

大奶奶笑道:「我怎麼會包粽子啊?這是小芳給我的。你之前在外地打工,在家的時間少,所以不知道小芳這孩子有多好。每年到了端午,她都會包很多粽子,給村裡的孤寡老人送去。我可是吃了她好多年的粽子了。到了八月十五的時候她還會送月餅呢。不過她沒錢,所以月餅都要等過完八月十五大降價的時候才買。到那時候,鎮上的月餅一塊錢一個,甚至五毛錢一個的都有。雖然月餅不是天價的,可這孩子的心意真是無價的。」

劉青山淺淺的笑了笑:「那是。大奶奶,我還沒吃過芭蕉葉的粽子呢,給我一根,讓我帶回家嘗嘗。」

「你要是喜歡,你就拿去唄。」大奶奶道,「她給了好幾根呢,我也吃不了那麼多。」

「嗯嗯。」劉青山喜出望外,趕緊順走了一根粽子。

倒不是他想嘗嘗芭蕉葉粽子的味道,而是想嘗嘗陳小芳的手藝而已。

他笑嘻嘻的說道:「大奶奶,我是來接你回老村過節的。」

大奶奶一愣,但隨即就笑開了花,連連點頭起來。

把大奶奶接到家裡之後,吳翠梅夫婦兩人都很高興,搬椅子的搬椅子,倒茶的倒茶。

而大奶奶看著大變樣的房子,也是又驚詫又高興:「我之前聽二亮說你家房子改裝了,原來是真的。聽說還有些人等著看你們家改裝失敗的笑話呢。卻不想,你們把房子改裝得這麼好,要是讓他們看到了,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一切從巫師開始 占個山頭當大王 因為壞所以要當救世主 大笑港影 詭異在線中 星河巫師 我在古代做家教 生活係禦獸師 一不小心就成了劍仙 無論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