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加工中心和精密設備(1 / 2)

加入書籤

第431章加工中心和精密設備

王旭拉著王霏的小手,悠悠然地在自家的工廠裡視察,嗯,真的就是帶王霏看看罷了。

王旭不喜歡搞生產,主要是他也沒這個能力,當然,帝都同樣也沒那麼歡迎生產型的企業。

玉卓師兄作為王朝實驗室的大當家,自然也就從善如流,隨著王旭的心意而為,這是職業經理人的基本素質。

所以玉卓師兄把帝都這邊的工廠搞成了全能型的工廠,就是那種各種基本設備都不缺,人員也不缺,偏偏就是每樣都不上量。

等於是給王旭專門做小批量的零件或者調試新產品使用的,而真正需要量產的東西,都通過各種合作或者代工的方式轉移出去了。

當然,王旭的懶散也給了玉卓師兄不少的可操作空間,畢竟雖然企業不大,但利潤可不低。

這樣的企業在八十年代還不是很流行,主要是世界範圍內專業代工企業還不是主流,無論是芯片還是電子板卡,都是如此。

專業代工的興起正是這個年代,無論華夏還是灣灣,以至於後來的東南亞,都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規模化的真正意義上的代工企業。

而這會兒的大部分企業,其實是來料加工的粗淺手藝,隻能掙點最基礎的加工錢,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指望靠這個強起來那就很難了。

後世的那種代工卻不一樣,那種代工可不僅僅是代工,不僅僅是管理能力的全麵提升,更包括了復雜的設計和實現,這可就不是一個簡單人力密集能夠解釋的了。

到了後期,甚至都有了隻要你出創意,其他全包的代工模式,不然也不會是個人就能做手機了。

再往後,汽車好像也能這麼玩了。

其實說到底,這是整體工業體係強大再加上計算機技術的大發展才會出現的現象,現在,嗯,隻能說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罷了。

這一世,代工企業的發展也有了不小的進展,雖然還沒有出現富士康、比亞迪那樣的超級代工企業,但比起王旭前世的同期,卻也有著代差級別的不同。

這當然就是世貿帶來的好處了,這會兒的華夏的工資更低,開放程度卻更高,有著新材料、新產品的海外熱銷,讓華夏在關稅等領域有了更多讓利的空間。

大量海外的企業開始在華夏進一步地加大投資,催生了更多的代工企業的發展,王旭帶來的各種新理念也正在逐步地從相關企業向配套企業快速地擴散。

那些來自於水木專利池的技術,往往都伴隨著嚴格的工業標準和要求,而要符合這些要求,就得進行企業管理上的提升。

連帶地,上下遊的配套企業為了拿到訂單,也就不得不水漲船高地跟著進行配套。

這就是新技術企業帶來的連鎖效應,你不跟潮流,你就拿不到大訂單,伱就會被拉下,然後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很快被時代和市場所淘汰。

王旭的工廠正在搞的,就是一種全新一代的技術,oled顯示屏幕技術。

和那種采用led背景光的方式有所不同,王旭這裡搞的,是一種全oled二極管的模式,嗯,不是背光,是直接像素級發光的模式。

當然,這個技術也不稀奇,發明了有十多年了,基礎專利都過期了。

其實lcd,led都差不多,核心專利早就過期了,大家搶的都是加工製成方麵的領先。

你要說傳統lcd製作模式,王旭還真就沒啥好法子,那東西從加工設備到工藝原料,都是人家的,王旭這裡想要搞,要麼引進,要麼就是從頭自研,涉及的領域還不少。

既然都是研究,乾嘛不研究個未來發展性更好的,更何況,王旭還有掛。

就比如係統提供的那種,沒錯,就是攝像機項目帶來的全新oled加工設備,生長法的另一種大規模運用的方案。

所以,王旭乾脆另打鼓重開張,直接跳過lcd和等離子,研究起了oled。

至於小日子搞的等離子電視,嗯,那東西做電視還行,做小屏幕並不理想,而且忒費電。

這個技術一直沒有太大的發展,甚至後來都幾乎被淘汰乾淨了,這可不僅僅是小日子壟斷專利,其他國家不願意和他一起玩的原因。

更多的還是因為,電腦、顯示器、手機、3之類的小屏幕的興起,帶起了萬億級別的顯示單元增量市場,戰場一下子從傳統的電視領域,擴展到全方位的顯示領域。

而等離子技術費電,太厚,難以小型化,幾乎成了致命的缺點。

同一條生產線,大的小的都能生產,還是每樣都單獨建立生產線,就成了繞不過去的難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如果按照王旭前世的歷史,等離子技術,這幾年發展得方興未艾,出來的電視產品真的非常驚艷,不到十厘米厚,色彩艷麗,畫麵清晰,是看dvd的最佳選擇。

但是,貴啊,去年,小日子的鬆下上市了一台26寸多點的等離子顯示器,那價格,都快趕上一台夏利了你敢信。

但這會兒的彩色lcd特別是tft技術才剛剛開始,市場上主流的產品甚至都還是單色的,後麵能用led燈做背景光都是高科技了。

大家都還在低亮度,低分辨率,低色域上折騰呢,所以呢,你想要高清晰,高亮度,全彩色的大屏幕,那還真就得等離子。

小日子在等離子上麵栽跟頭,已經有太多的小說科普過了,但lcd可是歷史上證明過成功的,王旭依舊沒選,而是直接選擇了一條全新的賽道。

除了這是係統的選擇之外,嗯,好吧,王旭承認有現成的圖紙當然是主因。

但圖紙就隻是圖紙,技術設備的原理、參數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可沒有說明。

畢竟這玩意在攝像機中隻是一個沒那麼重要的監視單元而已,遠沒有高音鍍膜在麥克風和音箱當中來得重要。

所以,係統能給王旭提供到設備和材料的圖紙已經很值得慶幸了好吧。

更何況,這東西的設備可不是一台,而是一套,上百米的流水線,這東西是批量加工出來的產品,即便是王旭,要想在實驗室裡復現出來,還真就得好好研究一番。

不過,好的地方是,這東西是生長法的另一種衍生發展,和現在整個華夏半導體發展的方向有著高度一致的發展脈絡,在華夏,特別是在現在的水木,要想推廣起這個技術來,簡直不要太容易。

所以,當前年王旭打報告說要研究這東西的時候,什麼tcl,海爾,康佳,牡丹,長虹之類的電視機廠都幾乎是立刻投入了巨額資金,帝都的798都投入了不少,不要都不行的那種,就差拿麻袋裝著現金往王旭屋裡扔了。

嗯,這個年代這麼乾的還真不是沒有,不說很多半黑不白的產業,就算是水木周邊的那些培訓班都是這麼整的,老餘還差點因為這個掛掉,你就知道這年代的風氣有多誇張了。

隻不過,王旭這裡財務管理還是挺嚴格的,又是科研經費,走的都是公賬,王朝實驗室雖然是公司化運營的,但卻也一直老老實實地交稅。

雖然該要的政策一個沒拉,除了出口退稅,還有合資企業的減免,科技創新的抵扣之類的,玉卓師兄反正是把這裡麵的彎彎繞玩得清楚得不得了。

王晶花和唐芸那裡也差不多這樣,隻不過在帝都辦企業,這些東西就沒在外麵那麼靈活了,所以,無論是東城的王潮,還是朝陽的王朝,都算得上是區裡的納稅先進分子。

總的來說就是,王旭搞的項目真還就沒什麼缺錢的,王朝現在長期聘用的大學生就有好幾十人,主要是做各種王旭想出來的小發明,這都是玉卓師兄四處踅扌莫來的。

要麼怎麼說人家職業經理人就是專業呢,王旭想死都不知道他是從哪裡找來這麼多大學生的,要知道,在這個年代,一個大廠一年能分配兩個大學生就算不得了了,王旭這麼個外企居然幾十幾十的招。

結果人家玉卓師兄直接來了一句,隻要舍得花錢,哪有找不著的道理,離開體製的大學生不就是想掙點錢嘛,咱們企業別看人不多,但是架不住利潤高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開局一隻龜,被迫成為人族之光 和明星老婆離婚後,成為全球首富 穿書管理局 我叫毀滅之神,我喜歡擺爛 盜墓:神棍少女撿到兩隻百歲老人 破曉之前【利威爾同人】 火影:這是屬於我奈良家的時代 奈克瑟斯奧特曼之群星閃耀 霍格沃茨之這個巫師不科學 鬥羅:重生霍雨浩,武魂太爭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