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兩全(1 / 2)

加入書籤

坐鎮在鎮江城的劉重元,一直在關注著沈陽城的消息,他這裡已經得到了宣大軍北上的消息,沈陽城裡的黃台吉定然也得到了相關軍情,現在就看他黃台吉怎麼選了,是選擇率軍反攻河套還是來反攻鎮江城。

根據沈陽來的情報,東虜之前曾經進行過大動員,似有南下之意,但是在鳳凰城東虜擊退了明軍之後又暫停下來,顯然是最後的機動兵團不能輕擲。劉重元就是要黃台吉糾結,看你往哪邊擲出去。

雖然之前的考慮有些欠妥,此次行動隻出動了三個營,造成現在北洋軍有些進退維穀,進不足以對黃台吉造成威脅,逼迫東虜出動剩餘的主力前來,為宣大軍的行動創造條件;退呢又很不甘心,辛苦籌劃的一次戰略行動沒有任何收獲就灰溜溜的撤退,更何況收復鎮江城隔斷東虜和朝鮮,讓朝鮮重回大明的懷抱,也同樣是具有戰略意義的。

且不說別的,就說朝鮮使臣三王子李濬親自到京師以藩國之禮叩見皇帝,感謝大明將朝鮮再一次從異族手裡解救出來,這讓許久未曾感受到天朝上國氣派的皇帝大為開心,接連賞賜了朝鮮君臣禮物,同時也一在向朝鮮保證,大明將會保護朝鮮的安全,不讓東虜再有機會入侵朝鮮。知曉劉重元計劃的楊嗣昌很是為難,但是在藩國使臣麵前,他又如何能夠落了皇帝的麵子呢。這也大大的增加了劉重元撤軍的壓力。

思慮再三,劉重元隻得命令從金州再調督標四營前來,同時將仍舊在登州的金州鎮右營和後營也一並渡海前來鎮江城,這樣在這個方向上明軍就聚集起了九營三萬多人馬,足以對東虜構成巨大的戰略壓力,劉重元就不相信東虜還敢安坐沈陽,就不相信黃台吉敢將主力派去河套。

而為了迎接北洋軍主力的到來,劉重元特意調來茅元儀主持後勤補給,從金州的軍糧儲備裡調撥三十萬石軍糧到皮島,以應對封凍後後勤斷絕。鎮江城不同於金州,並不隻有海路補給,即便真的戰況不利,還是能夠從朝鮮獲得補給,或者乾脆撤退到朝鮮。

為此,劉重元召見朝鮮留下來聯絡北洋軍的兵曹判書樸奉準,要求他立即返回朝鮮動員整個平安道,準備迎接東虜的入寇。主要的要求有三條,第一是要堅壁清野,散居野外的老百姓要麼撤退到有城牆保護的縣城,要麼乾脆撤退到東麵的群山之中躲避,尤其是糧草都必須要匯聚在城中,決不能輕易的讓東虜搶到。

第二條就是設置障礙,要將道路挖的坑坑窪窪,多挖陷馬坑,避免東虜的騎兵快速突進,抄襲明軍的後路。雖然在野戰攻堅中東虜的騎兵並不比重甲步兵好使,但是在運動戰中騎兵的快速穿插突破將會是致命威脅。若真有東虜主力大舉南下,明軍不敵敗退到朝鮮,最致命的就是被東虜騎兵追擊纏住,一個不好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第三條,劉重元要求樸奉準必須立即征集民夫,分別在義州、鐵山、安州和平壤設置防線,北洋軍將會派出軍使前去指導朝鮮人如何設置防線。首當其沖的當然是義州防線,依托鴨綠江設置防線,一旦東虜主力到來,明軍不敵,就首先撤過鴨綠江,沿鴨綠江布防。

雖然鴨綠江一個月之後同樣會封凍,但是依托河堤防守總能占據一些優勢的,實在大不了就動員朝鮮民壯,日日前去鑿冰就是了。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東西魏對峙的時候,開始時東魏國力軍力更加強大,西魏被迫沒到冬天的時候就鑿開黃河冰層,防止東魏踏冰過河進攻;到了後期,西魏勵精圖治國力軍力大增占據上風之後,就換成東魏每到冬天就鑿冰防守。

這些要求讓全奉準頗為為難,大明的這些要求無疑將會極大地擾民,需要動員數以十萬計的民壯,而偏偏朝鮮剛剛經歷丙子胡亂,整個北部飽經蹂躪,百姓缺衣少穿流離失所,入冬之後在動員百姓出來做活,朝鮮官府也拿不出錢糧來,屆時不知要凍死、餓死、累死多少百姓。

這些劉重元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大戰在即,一切都必須向戰事讓路,朝鮮既然已經背棄與東虜的盟約,又重回大明的懷抱,難道不擔心東虜的報復?難道還上演一次三年前的丙子胡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33歲的我高考逆襲 歐洲公敵 從物流開始零售大亨 帶著軍火庫闖大明 重生初來90年 我真沒想做時代大亨 重生商業科技時代 隨身擁有原始星球 漢家大侄子 重啟人生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