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匆匆北上(1 / 2)

加入書籤

1950年7月15日,中原大地進入了夏天三伏天,天氣變得非常炎熱,驕陽似火,夏樹蒼翠,樹上的知了不停地叫,一個山坡上許多蜜蜂爭先恐後地在采著野生山花的花粉,而花叢中的蝴蝶卻翩翩起舞。

遠處蔚藍天空下,湧動著金色的麥浪,這是建國後第一個豐收年。一些地裡已開始收麥,乾活的農民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卻帶著喜悅的心情直奔麥地,隨身攜帶裝茶水的瓦罐、大碗和乾糧,餓了渴了就在地頭吃上兩口乾糧喝幾口茶水,然後繼續勞作。他們隻想著趕緊收完,生怕下雨影響收成,家家戶戶都是用鐮刀一點一點的收割。大人們在田地裡忙碌著,而小一點孩子呢,就在地頭嬉戲玩耍著,或樹蔭下乘涼,大一點的孩子就在割過的麥地裡撿麥穗。

鄭州市以北約30公裡處跨越黃河的鐵路橋,有一列軍列由南向北正在駛過。

這座鐵路橋名叫平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是京廣鐵路線上最重要的大橋,也是黃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橋,修建於1903年9月,1906年4月1日通車,全長3015米。

這趟軍列,因為過橋需要減速,火車頭噴出了濃濃的白色蒸氣。軍列上有近一半是平板車廂,一些上麵裝有被繩索固定住的大炮,炮口一律朝著後方,這是75毫米41式山炮,還有一些平板車廂裝著汽車。許多士兵散坐在大炮周圍,個別士兵還把腿跨在大炮的支架上。有一節平板車裝載的是六台六管口徑為102毫米的火箭炮,這種新式火箭炮隻有野戰部隊的王牌軍才會裝備,而且每個軍隻有一個連共六台。

火車過橋前噴出的白色濃煙,朝著這些平板車上的士兵吹過來,卻沒有一名士兵去用手捂著嘴鼻。

他們是40軍的戰士,常常處在硝煙彌漫的戰場,都已習慣在濃煙中裝彈開炮,而這些無味的蒸氣白煙真算不得什麼。

這是一支英雄的部隊,他們從白山黑水出發,邊打邊走,跨過十個省份,一直打到了天涯海角,解放了海南島。

40軍是第四野戰軍三大主力之一,也是這次解放海南島戰役的主力,5月1日海南島全境解放後,休整了兩個月,7月全軍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馬不停蹄北上返回東北。

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央軍委統一了全國解放軍野戰部隊序列番號,共組建了十九個兵團,第四野戰軍(前稱東北野戰軍)下轄有四個兵團,每個兵團有三個軍,其中40軍是十二兵團主力,38軍是十三兵團主力,39軍是十四兵團主力。

因為朝鮮爆發了內戰,為保證東北重工業安全,1950年7月7日,中央軍委重組十三兵團(後又稱東北邊防軍),由第四野戰軍的三大主力38軍、39軍、40軍組成,並立即命令這三個軍迅速開撥前往東北(38軍、39軍部分隊伍早已在1950年初先行北上)。10月,東北邊防軍變更成誌願軍,入朝時又增加42軍、50軍、66軍和第1、第2、第8三個炮兵師,這是後話。另外由於朝鮮戰爭爆發,組建誌願軍的需要,在這段時間裡,全軍陸續有兵團番號撤銷或重組,然後就是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全軍輪番入朝的人數最後髙達240萬人。

關於戰爭的名稱,「朝鮮戰爭」與「抗美援朝戰爭」是既有關聯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朝鮮戰爭是於1950年6月25日爆發,抗美援朝鮮戰爭從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打響第一槍正式開始。對6月25日開始的朝鮮戰爭,朝鮮政府一直稱為「祖國解放戰爭」,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將那場戰爭統稱為「朝鮮戰爭」,而韓國方麵出於自尊則稱為「韓國戰爭」。二十世紀後,國內外漸漸都把兩個概念統一稱為「朝鮮戰爭」,有時簡稱「朝戰」,但國內仍把「10月25日」作為抗美援朝的紀念日。

現在這趟軍列運輸的是40軍354團一部和軍屬炮營的41式山炮連和六管火箭炮連(入朝時軍屬轄一個炮營有四個炮連,1951年底換裝蘇式武器後,炮營才升為炮團),是全軍行軍序列首發的軍列,平板車廂運載是重裝備火炮、汽車和部分炮連士兵,還有部分炮兵與全部的步兵是在封閉的罐車車廂裡。

但不為人所知的是,這趟軍列上還有一支特殊的小分隊,他們屬於負有特殊任務的參謀分隊。

這是一支由38、39、40三個軍27個團抽取的團參謀和三個軍的軍屬炮營副營長組成參謀隊伍,由於38軍、39軍己先到東北,這三個軍的抽調人員遵照命令在安東匯合。

現在火車這支小分隊是40軍10名參謀加上帶隊的作戰參謀一共有11人,帶隊的是才升為兵團作戰參謀的原40軍軍部作戰參謀李山。李山他們這支小分隊就在第三節悶罐車車廂裡,同一車廂還有40軍118師354團2營4連的連部和兩個排戰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大時代神豪 我能穿梭在動漫世界回收交易 從今開始當玩主 某奇幻的中古戰錘 漫威世界的靈能武僧 無敵從戰歌開始 萬界道尊 神豪從開局簽到二十億開始 從遮天開始搞事情 英雄無敵之惡魔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