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狀元之名(1 / 2)

加入書籤

韓孺子的本意是要從南冠美、申大形、羅世浮三人當中選出一位狀元,全未料到會突然聽見「順勢而為」四字。

可這四個字並非望氣者獨有的口號,偶爾冒出來說明不了什麼,韓孺子不動聲色,問道:「怎麼個順勢而為法?」

曾盪雲二十多歲,個子很高,看上去卻很虛弱,總像是在往左邊微微歪斜,即使是躬身行禮的時候也不例外。

「神鬼大單於大勢已去,楚軍若是遠征,必然大勝。」

「你剛剛還說楚軍必敗無疑。」宰相卓如鶴忍不住開口,覺得這個人是在嘩眾取寵。

「並不矛盾,楚軍必然擊敗神鬼大單於,卻會敗給西方諸國。」

卓如鶴忍不住笑了,周圍的官員以及來麵聖的考生也都發出笑聲。

「這話可就怪了。」卓如鶴當宰相久了,知道什麼時候該由自己開口,像這種質疑的話,皇帝輕易不能當著眾人的麵提出來,以免遭遇尷尬,隻能由他人代勞,「楚軍西征是要幫助諸國,皆是盟友,何來勝敗之說?」

曾盪雲不笑,正色道:「數十萬楚軍,耗費巨億,隻為取一顆人頭?擊敗神鬼大單於之後必然要留下一部分吧?」

「當然。」朝廷對此製定計過劃,卓如鶴看了一眼皇帝,決定稍稍透露幾句,「可以效仿西域之例,派置都護官以及少量楚軍,羈縻而已。」

「據我所知,西方諸國矛盾重重,否則的話,也不至於為神鬼大單於所製,這些矛盾存在已久,有如長城南北的千年爭戰,有共同敵人時還好些,神鬼大單於一亡,必然恢復明爭暗鬥。到時各國都向大楚求裁,信使一來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之久,大楚不管,則威名掃地,大楚乾涉,則少量楚軍必然不夠,隻好再度增派軍隊,長此以往,對西方諸國來說,大楚就是新的神鬼大單於,必生反心。」

「放肆!大楚從未想過將西方諸國納入大楚疆界,怎麼會被當成神鬼大單於?」卓如鶴厲聲嗬斥。

曾盪雲行禮,「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大楚的一舉一動,在西方諸國眼中怕是別有含義,到時候非由大楚所能決定。」

卓如鶴又要開口駁斥,韓孺子沖他擺下手,向另外幾名考生道:「你們有何看法?」

眾人都明白,這是皇帝的另一論測試,申大形搶先開口,向曾盪雲道:「羈縻之策在西域曾行之有效,為何不能在更遠的地仿效?」

曾盪雲拱手還禮,「西域與大楚相隔遙遠,難以納入版圖,因此施行羈縻之策。古人雲五服,由近及遠有甸服、侯服、賓服、要服、荒服,以此觀之,道路的遠近、難易極為重要,羈縻在西域有效,放在更遠的地方卻未可知。此乃大勢,人力難以逆之,或有一日,器械之利達於極致,日行數千裡,大軍朝發夕至,屆時西域為郡縣,極西可羈縻之。」

眾人又大笑,南冠美站出來道:「此言差矣,大楚非要統治西方之地,乃是懲惡誅凶,諸國矛盾重重,正可利用之,扶弱除強,不必非由大楚出兵。」

「兵者,凶器也,數十萬楚軍遠征西方,按最好的可能估算,損失也有一兩萬,至於馬匹、糧草更是不計其數,聲勢之大、耗費之多,亙古未有,卻隻為懲惡誅凶?」

韓孺子向羅世浮看了一眼,微點下頭,羅世浮得到鼓勵,也開口道:「所謂懲前毖後,楚軍遠征,耗費雖多,卻示天下以威,此後千百年不受西方之亂,一勞而永逸,很是劃算。」

曾盪雲微微一笑,「今人休言千年事,一勞永逸隻是一廂情願,神鬼大單於忽然而興,莫說千年前,便是百年前、十年前有誰能料到?敵變,我亦變,怎可存一勞永逸的想法?勢者如水,需與之沉浮,方得自由,君名『世浮』,大概也是此意吧?」

羅世浮臉上微紅,「按你的意思,大楚備戰數年,大兵陳於塞外,卻要虎頭蛇尾?」

「非也,聖人不逆勢,卻可順勢、造勢、助勢、借勢,大楚備戰數年,西方諸國盡皆知之,也正因此而敢於反抗神鬼大單於。在下不才,獻一愚計:塞外繼續陳兵,與此同時多向西方派遣使者,與諸國約定開戰之機,並許下諾言,先破敵酋者、斬送頭顱者,封以大王,位在諸王之上。西方諸王必爭此位,不待楚軍移師,而敵酋之頭已懸於京城北闕。」

眾人一時無話,韓孺子看向門口的五名考生,問道:「你們也說說。」

五人以為自己早已出局,突然聽到皇帝親口發問,嚇了一跳,一人跪下,其餘四人急忙也跪下。

太監讓他們起身,五人互相看看,名叫劉檢的考生顫聲回道:「這個所謂的『大王』不就是新的神鬼大單於嗎?他日後若是生出野心,大楚就是親手扶植了一名敵人,還不如大楚代替之。」

眾人又都看向曾盪雲,覺得這句話問得有道理。

曾盪雲低頭略作思考,開口道:「或有這種可能,唯一的應對之計就是楚強。楚強則敵不敢侵,無人敢生野心,楚弱則人人覬覦,好比神鬼大單於,若不是有匈奴入侵在先,他也不至於傾巢而至。」

申大形已經察覺到自己之前的應對過於油滑,難得皇帝歡心,這時搶著說道:「兜了一圈,曾兄等於什麼都沒說,何謂楚強?必是遠征萬裡之外,探取敵酋之頭,楚軍若是不動,豈非示弱?」

曾盪雲有點招架不住,低頭思考得更久一些,「示強而不用強,事半而功倍。」

申大形抓住軟肋,趁勝追擊,「示強而不用,若敵人反擊,反而事倍而功半。」

曾盪雲正要開口,劉介已經得到皇帝示意,開口道:「可以了,今日之辯結束,諸生退下。」

十名考生向皇帝跪拜,被太監們送出皇宮,大臣們留下,他們要等皇帝選出狀元。

韓孺子感覺不錯,諸生爭辯讓他又有了初掌皇權時的熱情,這種場景很長時間沒出現過了。

「陛下可有中意者?」卓如鶴上前問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的文字會開掛 老師安好 我真不想再輪回了 我能獲取經驗值 我能融合無限卡牌 賽博朋克之序列之爭 迷失在一六二九 卡塞爾的小怪獸 未來天王 隨身攜帶女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