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終於有了搞經濟手段的白銀資本(2 / 2)

加入書籤

朱由校聽後倒是沒感到驚訝。

因為在朱由校看來,大明商稅那麼低,免稅的人也多,再加上晉商每年通過勾結朝中大臣走私九邊軍需物資那麼多年,所以,晉商被抄出幾千萬兩銀子不算什麼。

而且,據朱由校所知,這還算少的,若是像歷史上那麼發展,晉商以後會隨著建奴勢力做大而也越來越敢撈錢,到時候晉商積攢的銀子比這還會有更多。

「這本就是朕的錢!讓他們不把朕當回事!」

對於魏忠賢的話,朱由校隻說了一句,並又道:

「不過,這幾千萬兩銀子也不過是一次性的進項,大明現在開支大,這些銀子裡不少本就是該給邊軍的欠餉,所以,早晚也會花光,最關鍵的還是得有持續不斷的進項,我們不能跟這些地主老財學,把銀子收起來後就藏在地窖裡,得讓他流通起來,穩定物價,增加收入!

你讓錦衣衛去對外打聽打聽朝鮮、暹羅等外番的糧價以及鐵礦、牲畜等價,比國內便宜的就采購一些回來,這些銀子留著就是銀子,不能變成賑災的糧食禦敵的兵械,多了還會變得不值錢,所以,得花出去變成更有用的東西回來,朕意設立一個皇家外貿局,列為內廷衙門之一,你和劉若愚各自推薦一名太監,同管此局,向朕申請取用部分內帑去外麵采辦各種重要物產,尤其是糧食、礦石、木料這些。」

據朱由校所知,大明因為白銀增多,所以物價是一直在上漲的。

也就是說,大明帝國的經濟一直在通貨膨脹。

而這種情況其實就需要朝廷用增多的白銀去進口大明更需要的商品,從而實現白銀增多後帶來的真正好處。

比如大明現在隨著人口增多,但田地卻未大量增加,所以糧食需求矛盾就越來越大,就需要用白銀去兌換更多糧食。

以前是因為大量白銀掌握在士紳地主手裡,而這些士紳地主喜歡把白銀藏在地下或拿去買田地,從而加劇內卷。

所以,朱由校以前沒有多少白銀資本來改良大明的經濟環境,給國內百姓帶來更需要的糧食。

但現在朱由校有了這第一筆白銀資本,他自然要這樣做,順便也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外貿收入。

「奴婢遵旨!」

魏忠賢和劉若愚回了一句。

「另外,這次抄沒晉商後後續事宜也得安排好,這些奸商雖然走私賣國,但也的確通過和蒙古人做貿易減少了蒙古人滋擾邊鎮的頻率,如今我大明的大敵是東虜,因而和蒙古人的貿易是不能斷的,而且還得通過和蒙古人做貿易控製蒙古諸部,避免蒙古諸部倒向東虜一邊,與東虜一起擄掠我大明!

但這個貿易不能讓民間商人來做,民間商人隻顧著賺錢,眼裡沒有朝廷的利益,擬旨在九邊各鎮設立市舶司,由錦衣衛或內宦充任管理,專司對蒙古人的貿易之事;

吩咐下去,將晉商被查抄後的賬冊全部送至宮中,然後務必要通過晉商歷年來對蒙古和女真人的貿易知道對蒙古的貿易量和對女真人的貿易量;

並通過這個貿易量將蒙古諸部的貿易量控製在一個可以讓蒙古人通過貿易生存下去卻無法通過貿易得到大量過剩糧食與其他重要軍需而轉手賣給女真人的程度;

這樣也算是控製蒙諸部做大!

這也是一種手段,也是朕真正的目的,朝臣們以為朕抄晉商隻是為了得筆錢,那他們也把朕想的太簡單了。」

朱由校說著就道:「速速去辦!」

「皇爺聖明!奴婢們這就去辦。」

魏忠賢和劉若愚兩人一時豁然開朗,也知道這會給自己內廷帶來不少好處,畢竟無論是對外番貿易還是對蒙古人貿易,這些一旦控製在內廷手裡,都會增加內廷的權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開局獲得永恆不死體 我真不想簽到了 快穿夜深請入眠 貝姐有毒 棄少歸來林君河楚默心 開局簽到聖人果位 從玉藻前開始東京除妖 凰者歸來逆天全係靈師 深夜小書屋 開局簽到至尊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