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敢眼裡沒皇上,是要造反嗎(第三更)(1 / 2)

加入書籤

朱由校不確定歷史上多鐸平定江南時所帶的一萬多人馬和自己調集的這西廠一萬多人馬誰優誰劣。

但朱由校相信他臨時所調集為西廠的兵馬不會比多鐸那個屠夫差。

戚金和其浙兵不必說,歷史上為大明全軍覆沒的忠勇之軍,在渾河血戰中讓東虜遭受重創,且吳越兩地積怨很深,浙人為主的浙兵對去吳地征稅無疑會很有動力。

秦民屏的白杆兵更不用說,和浙兵一樣,才和東虜交鋒過,連韃子都能打,不可能打不過士紳的豪奴們。

趙率教是屬於邊軍將領,之前就已經接受皇帝指示揭發文官漂沒之事,可見其忠心是可靠的,歷史上也是為大明戰死沙場的驍將。

滿桂也一樣,是歸化的蒙古人,與南方士紳很難有什麼瓜葛,而且歷史上也是為大明戰死,其忠心也是可靠的。

朱由校不可能要等自己的親軍大規模練成後才去收稅。

因為權貴士紳們肯定不會就這麼眼睜睜看著皇帝的親軍越來越多越來越強。

這些掌控有大明大部分糧食資源的權貴士紳們肯定會限製糧食流入皇帝手裡的方式現在皇帝養更多的親軍。

所以,朱由校要想養更多的強軍,就必須掌控更多的糧食資源,光是白銀不夠,必須是是糧食,畢竟糧食才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隻有銀子的話,人家不賣出來,銀子就隻能是銀子,不能用填飽肚子。

因此,朱由校要想控製更多的糧食,就得保證士紳們如數繳納糧賦。

而要這樣,他得利用自己皇帝的身份先拉一幫士紳打另一幫士紳,同時也利用忠誠的北方軍事地主打擊不忠誠南方士紳地主,或者反過來,利用忠誠的南方士紳打擊不忠誠的北方軍事地主。

然後,朱由校趁此機會坐收漁翁之利,慢慢擴大自己的親軍規模。

「部堂,總管,在下想問,陛下為何突然要我們南下配合征稅?」

在路上,戚金和趙率教、滿桂等武將因為好奇不由得問起了汪應蛟和李永貞,畢竟他們突然收到密詔急調他們進京,以致於他們還以為京城有什麼變故,所以需要自己這些人勤王,因此就人不卸甲馬不停蹄的趕來了京師。

但他們沒想到,朝廷竟然是要讓自己這些上陣殺敵的人成為西廠的稅監。

「因為朝廷已經收不上稅,底下許多人沒有把皇命放在眼裡,即便下旨催促,都沒人理會,所以,陛下不得已調兵組建西廠去征稅。」

汪應蛟回了一句。

「誰他娘的敢眼裡沒皇上,是要造反嗎,老子宰了他!部堂,你說吧,聖旨怎麼說的,到底滅幾族!」

趙率教突然爆喝一聲,拔出刀來。

朱由校下令讓白杆兵和浙兵協助錦衣衛抄沒晉商後,並沒有取締晉商的邊貿功能,而是以市舶司代替之,也因此,邊鎮軍官地主們的糧食被市舶司以比晉商更大規模的收購了起來,以作為重要戰略資源囤積或以官府的名義出售給蒙古諸部作為控製蒙古諸部的經濟武器。

所以,朱由校也就因此掌控了邊鎮軍官們的經濟利益,使得這些邊鎮將領不但沒有因為晉商被抄而對朝廷心生不滿反而更加忠心了些。

趙率教也就如此激動了一下,表麵上沖動魯莽,實則也是表現一下自己的忠心。

李永貞因此不由得臉色一陣煞白,尷尬地笑道:「趙參將,稍安勿躁,到時候主要是抄家,倒也不是殺人。」

而這時候,滿桂則道:「難怪今年糧餉還沒發,不知道部堂可否先把我們的糧餉發了,實不相瞞,底下的官兵已經有怨言了。」

汪應蛟則道:「糧餉會發的,而且陛下特旨在發軍餉之餘,還發績效賞銀,誰追繳稅賦追繳得多,誰得的賞銀就多,即便是最下麵的士兵也不低於五十兩!但現在還不能發,因為你們的糧餉還在那些不願意繳納稅賦的人手裡,朝廷得把逋賦追繳回來後才發給你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開局獲得永恆不死體 我真不想簽到了 快穿夜深請入眠 貝姐有毒 棄少歸來林君河楚默心 開局簽到聖人果位 從玉藻前開始東京除妖 凰者歸來逆天全係靈師 深夜小書屋 開局簽到至尊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