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篇四 故人張福(1 / 2)

加入書籤

很久以前,在一個寧靜的小山村裡,住著一位年邁的老人。他名叫張福,妻子早逝,膝下無子,獨自一人住在村口的小茅草屋裡。張福待人友善,樂於助人,村民們都很尊敬他。

張福老人看上去大約七十來歲,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跡。他的頭發花白,稀疏地散落在頭上,但雙眼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的身形瘦削,但是走起路來步伐穩健,絲毫不見龍鍾之態。

張福時常穿著一身樸素的灰色長袍,衣襟上繡著一個八卦圖案。這件長袍已經洗得發白,衣袖上還打著幾塊補丁,但卻乾淨整潔。他的月要間係著一條黑色的月要帶,月要帶上掛著一個破舊的布袋,裡麵裝著他的法器和符咒。

張福出生於一個道家世家,祖上幾代人都是修行之人。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學習道家經典,研習五行八卦、奇門遁甲之術。他的父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道士,擁有高超的法術和慈悲之心,經常為村民們驅邪除魔、治病救人。在父親的影響下,張福也立誌成為一位濟世救人的道士。

成年後,張福離開了家鄉,四處遊歷,拜訪名師,深入學習道家法術。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結識了許多高人異士。經過多年的修行和磨練,張福成為了一位法力高強的道士,繼承了家族傳承,也繼承了父親的濟世之心。

如今,張福回到了家鄉,隱居在村口的小茅草屋裡。他時常幫助村民們解決各種疑難雜症,驅邪除魔,守護著一方安寧。在他的庇護下,村子裡的人們過著平靜幸福的生活。

一天,村裡發生了一件怪事。

村裡的家禽和牲畜一夜之間全部病倒,村民們束手無策,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受苦。這時,有人提議去找張福,希望他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

張福來到村民家中,仔細檢查了生病的牲畜,發現它們都受到了一股神秘力量的侵蝕。這股力量充滿了怨氣,讓人覺得不安。張福決定一探究竟,尋找這股怨力的源頭。

經過一番調查,張福發現這股怨力來自村子附近的一座山穀。山穀深處有一座古老的寺廟,年久失修,無人問津。張福決定去寺廟一探究竟。

村子附近的山穀位於群山環抱之間,人跡罕至。山穀四周植被茂密,綠樹成蔭,鬱鬱蔥蔥。山穀中溪流潺潺,清澈見底,與山間鳥鳴聲相互輝映,顯得靜謐而美好。

在山穀的深處,坐落著一座古老的寺廟。寺廟的外牆已經斑駁脫落,露出歲月的痕跡。寺門朱紅色的漆已經暗淡,銅製的門環布滿了綠色的鏽跡。寺廟的屋頂上,瓦片稀疏不齊,縫隙間長出了茂盛的野草。寺廟內的庭院裡,青石磚鋪就的小徑被雜草掩蓋,殘破的香爐傾倒在地上,仿佛訴說著曾經的滄桑。

寺廟的大殿裡,光線昏暗,神龕上供奉著一尊佛像。佛像上落滿了塵埃,已經看不清本來的麵目。大殿兩側的牆壁上,壁畫色彩斑駁,畫中的人物表情莊嚴肅穆,見證了寺廟曾經的輝煌。

寺廟的後院,翠竹婆娑,一棵古老的銀杏樹矗立其中。銀杏樹的枝椏上掛滿了紅色的布條,據說是村民們祈求保佑而係上的。樹下有一座小小的墳塚,墳前豎著一塊石碑,碑文已經模糊不清,似乎在提醒著人們這裡長眠著一位得道高僧。

這座寺廟曾是村子裡人們信仰的寄托,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寺廟逐漸衰落,淪為了荒蕪的廢墟。然而,正是這座廢棄的寺廟,卻成為了怨靈的藏身之地,給村子帶來了難以想象的災難。

在寺廟裡,張福發現了一個被封印的怨靈。這怨靈原本是一位得道高僧,因為修煉時走火入魔,產生了強大的怨氣。村民們的牲畜正是因為沾染了這股怨氣而病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午夜時的角落 薄命仙人 羅剎海市:功夫,恐龍扛狼扛狼扛 予我窗破 穿成惡毒女配,被反攻略了 你惹他乾嘛,他見誰都是一招秒 這書我不穿了! 並不想加入主角團 蠱事奇談 坐我後桌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