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清河逶迤貫舊京(三)(1 / 2)

加入書籤

「我當然聽說過,生擒劉守文,單騎救先皇,勇冠河北,而後為先皇盡忠死節,元公壯哉!」

「先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兵駐幽州以西大安山,其子劉守光據幽州意圖弒父,元公時為其部屬悍將,被遣為前鋒,攻打大安山。燕山營營主曾德威曾君時為劉仁恭麾下親軍馬軍指揮使,連敗元公數仗。劉守光遣偏將李小喜循小路奔襲,生擒了其父。曾君不得已舉降,後拜劉神仙為師,恭居親隨牙將。劉神仙掛印仙隱後,曾君也辭官歸鄉。」

「天佑十年,偽燕覆滅,劉氏父子被執,幽薊等州亂兵橫行,地方百姓苦不堪言,公舉曾君為首領,據燕山結營自保,號為燕山營,鼎盛時有軍民五萬餘,外禦暴虜,內製亂兵,保境安民八年有餘。受其庇護恩惠者數以十萬計。」

「先生意思是這燕山營主曾君,驍勇和軍略不輸故武寧節度使元公?」

聞師道不動聲色,繼續說道:「當初,劉仁恭移駐大安山,恣意享樂,遣劉守光戍平州拒契丹。而曾君時為平州馬軍都頭。後契丹貴人率數萬騎寇邊,曾君以騎兵五百,大破其先鋒三千騎,破其膽魄。後劉守光假意輸誠,設牛酒宴會。契丹貴人就席,被伏兵所執。其部鼓噪圍攻,意圖搶回其主。曾君領軍來回馳騁數次,殺散了其眾,終於迫使契丹貴人乞盟納賂,起誓不再犯邊,這才得免放回。劉仁恭聞得曾君驍勇,這才求為親軍指揮使,駐防帳外。」

「原來還有這段淵源。聞先生真是識多見廣啊。」

「在下曾為故趙王王公(王鎔)掌樞密書-記。偽燕劉氏父子是成德鎮北麵大患,故王公遣了不少細作深入燕地,日夜偵查劉氏父子動向。其文臣武將訊息,也一並打聽收集。」

郭延義忍不住看了一眼枯瘦如木石的聞師道。原來如此啊,故趙王王公的掌書-記,當然知道這些樞密機要。隻是他後來怎麼從張文禮父子之亂中脫身,還成了相州刺史長史?

現在很多地方州的刺史,是朝中重臣名將遙領,實權掌握在刺史佐官-長史手裡。年初魏州兵亂,禍及多州。但是除了被攻陷的鄴城、貝州等少數州城,其餘諸州隻要閉城自保,應當無事。聞先生又為何在那個時節辭官離城,結果突遭橫禍,落了個家破人亡。

郭延義微微搖搖頭,這些話,不該問出口。

曾葆華把事情都安排好了,又坐了回來,對聞、郭兩人道:「我等商議過,兵分兩路,一路由我領著,去燕趙會館,打探徐官人的訊息。一路由小乙帶著承恩去尋一處住所。聞先生,郭兄弟,你們意欲如何?」

聞師道和郭延義心裡明白,另一路找住所的同時,隻怕要去打探退路,確定如東門外小樹林的臨時撤退點。人家是太行山十三連環寨出身,每到一地,必定會把退路扌莫清楚。何況這神都洛陽,滿街都是官衙的耳目,不得不小心。

「某/在下願隨華哥兒去燕趙會館。」聞師道和郭延義異口同聲道。

燕趙會館在慶豐坊裡,是一座三進的大院子,大門口掛著一塊匾額,上書「燕趙會館」四字,落款寫著「可道書」。

可道?嘿,看來真的是找對地方了。曾葆華看了一眼,上前對門子拱手道:「我乃薊州漁陽人,喚作曾十三郎,前來尋訪一位故舊前輩。」

門子看到曾葆華年紀雖輕,又衣衫普通,但器宇軒昂,身後還有數人,似為隨從管事,疑為世家子弟,也不敢怠慢,連忙拱手回禮道:「曾哥兒請進門房稍坐奉茶,小的去請管事來。」

曾葆華等人坐了半柱香,隻見一位四十開外的男子匆匆趕來。

「老拙範四,見過曾十三郎。」

「範丈人見禮了!」曾葆華起身還禮。

寒噓一番後,範四問道:「敢問十三郎尋的哪一位故舊長輩?」

「姓徐諱守中,涿州範陽人士,曾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隻是河北動盪,久未通音訊,所以我不知徐先生近況如何,還請範丈人指點一二。」

「徐官人啊,老拙知道。徐官人六月時遷為秘書監,禮部侍郎,不過聽說上月奉詔出京了。」

「奉詔出京了?不知範丈人知道是何公事?幾時能回?」

「這個老拙就不知道了。」

怎麼這麼不巧啊!我們費盡千辛萬苦才進得洛陽城,徐叔卻奉詔出京了。不過也是沒辦法,聯絡中斷了一年多,徐叔也不知道山寨形勢越發險惡,而老爹在自己的苦苦相勸下,終於認清現實,答應走招安的路子了。

曾葆華沉吟一會,又問道:「不知範丈人知道徐先生府邸在何處?十三郎身為晚輩,當要去徐府投貼謁拜。」

「這個老拙知道,徐官人府邸在長豐坊東三裡,離這裡不遠。」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請快進到結婚!謝謝! 不想種田的法師不是好領主 全球島主 星球大戰之第四天災 我在港漫做大佬 簽到大佬的低調生活 從亡國公主到第一高手 逍遙自在的暢遊影視世界 望蘭陵 從異界開始當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