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渭水岐山不出兵(二)(1 / 2)

加入書籤

「度宜兄,你身上還有營田使的差遣,正好把延州各縣的農會組織起來。這裡土地貧瘠,乾旱缺水,適合先把農耕互助組搞起來,一來可以提高農田產出,二來借機凝聚鄉野百姓。韋循禮、卓啟智在太行山搞過,在這一方麵很有經驗,他們會配合你的。」

「國維,鐵血誌士團要盡快建立起來。小乙、崇義在燕山軍已經做了些工作,隻是他倆在這一塊沒有你和明德、守仁經驗豐富,你們接手後,盡快展開工作。教導營不僅練兵的模範營,也是我們掌握燕山軍和延州招討軍的重要手段,更是自己建立完善軍製的開始。」

說到這裡,曾葆華忍不住又要吐槽了。

「現在這軍製,幾十年來,被藩鎮那幫丘八們改成什麼樣子,什麼都叫軍。前唐年間,府兵有折沖府,主官為折沖都尉。府下設有團或營,主官校尉。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為夥,設夥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夥,每夥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清清楚楚。」

「禁軍分十六衛,衛以下有旅,主官為鷹揚郎將,下麵才是團或營,依次下去。明明白白。那像現在,誰分得清楚?」

眾人會心一笑,徐公亮開口說道:「前唐末年,朝廷暗晦,權柄皆操於藩鎮之手。這些人學識不多,恣意妄為,又為了安撫手下驕兵悍將,胡亂封官,所以才會如此不倫不類。」

曾葆華一邊說著,一邊掏出一疊紙來,散給眾人。

「仲明說得極是。隻是我們不能再如此稀裡糊塗了。燕山軍與延州招討軍,必須重建,以營為基本的戰術以及經製管理單位。步軍每營采用十進位的基本編製,每十名戰鬥兵加一名什長、兩名伍長(士官),組成什。」

「每一什正兵分四名長槍手,兩名刀牌手,四名弓弩手,兩名伍長披甲持長刀,什長持帶小旗長槍。」

「前、左、右三什組成一隊,有隊長、副隊長和中伍長四人;前、左、右三隊組成一連。每連有連長、副連長、上伍長、司務長六人。每營除了三連兵馬,還有營官親自指揮的警衛一隊,偵查一隊,醫護一什。」

「全營總兵員數五百一十二人,其中計有正兵三百三十名,伍長九十七名,什長三十四名,醫護兵九名。軍官有隊長、副隊長各十一名,連長、副連長、司務長各三人,營長、副營長各一人,營參謀三人,營司務官三名,醫官兩名。」

「每營再配有兩百名長夫,以車輛馱馬為主,提供輜重糧草運輸,由營司務長統領。」

「馬軍編製也類似,隻是每什分弓騎兵五人,以合力弓為長兵,以馬刀為短兵;槍騎兵五人,以合力弓為長兵,以鈎槍為短兵。伍長兩人披甲持錘棒,什長持帶小旗長槍」

看完這些,賀延義眼睛一亮,「這些配置很合理啊,軍使,你這是哪裡討來的真經,沒有數十年戎馬生涯是權衡不出來的。難道是德威公的真傳?」

「除了家父在燕幽軍的從軍經驗,還有我師父王公二十餘年河東軍,你嶽父桓公十幾年河西軍,還有你的十餘年禁軍,劉都頭和景都頭效節軍和偽梁軍的經驗,我都一一學習吸收,然後總結出來,編成了這份軍製。」曾葆華答道。

徐公亮把紙張遞給旁邊的聞師道,說道:「後續還要把典軍官加進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請快進到結婚!謝謝! 不想種田的法師不是好領主 全球島主 星球大戰之第四天災 我在港漫做大佬 簽到大佬的低調生活 從亡國公主到第一高手 逍遙自在的暢遊影視世界 望蘭陵 從異界開始當債王